
一、無病第一利
俗話說:“無病一身輕?!鄙^一場大病的人都有體會。一個人正當壯年的時候,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恣意揮灑著生命力,但是一旦步入老年,身體開始走下坡路,才明白“身上沒病”是真正的幸福。
清末民初名醫(yī)李慶遠在《養(yǎng)生自述》中說:“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歲以上?!币馑际钦f,飲食規(guī)律合理,按時規(guī)律作息,不過度勞累,就能形神都健康充沛,長命百歲不是難事。
身體的病痛固然讓我們產(chǎn)生苦惱,而心理的毛病,更是使我們晝夜不得安寧。譬如當我們的心中生起貪、嗔、癡等煩惱時,雖然努力加以排遣,卻才下心頭,又上眉頭,那么的力不從心。又譬如心中充滿種種的欲望,雖然極力加以克制,卻又事與愿違,不能隨心所欲。
不管世間的變化如何,只要我們的內(nèi)心不為外境所動,保持一種達觀樂天的心態(tài),則一切榮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們,心里的世界是無限寬廣的。所以,身心健全無病,才是最大的利益。

二、知足第一富
俗語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比擞捎谟兴叫模瑢τ谑篱g上的一切總是貪得無厭。
誘惑與壓力,刺激著人們的欲望,制造著內(nèi)心的貪婪。太多的人,本身擁有令人羨慕的生活,卻因為欲望,而徹底失去了幸福。
所以過分的貪取,無理的要求,只是徒然帶給自己煩惱,而在日日夜夜的焦慮企盼中,還沒有嘗到快樂之前,已飽受痛苦煎熬了。

三、善友第一厚
人生在世,總會有朋友。朋友對于任何一個人都有著重大的意義,他們甚至能夠影響我們一生。
朋友有多種,孔子在《論語·季氏》將朋友進行分為六類:“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div>
孔子認為,好朋友有三種。第一種“友直”,是講直話的朋友;第二種“友諒”,是比較能原諒人,個性寬厚的朋友;第三種“友多聞”,是知識淵博的朋友。
在我們決定將一個人列入自己的朋友名單之前一定要仔細調(diào)查清楚,千萬不能讓那些魚目混珠之輩進入自己的朋友圈。
所謂“同氣相求,物以類聚”,親近善知識,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結(jié)交惡知識,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因此,好的朋友是最可親的人,也就是“善友第一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