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普通會員 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21-3-25 16:41 |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
2#

樓主 |
發(fā)表于 2018-11-6 15:43:03
|
只看該作者
當然,要把世道變壞的鍋甩給媒體,他們顯然不同意,也確實有失公允。畢竟他們每一次都是站在道德的高點去呼吁,站在法律的前沿去分析??嘈钠瓶凇^筆疾書,都是希望這個社會能更好一點。
但從現(xiàn)狀看,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媒體呼吁的效果確實不咋地。
一般來說,在一個熱點事件中,如果政府部門有責任,那么,媒體報道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比如上海中芯學校的食品安全問題,經(jīng)媒體曝光后,質(zhì)檢和教育部門就立馬出來作檢討、領(lǐng)任務。
雖然這種效果未必長久,但經(jīng)過一次刮風式整頓,一段時間內(nèi)某些問題會得到重視,會有所改觀。
讓人無語的其實是那些政府管理盲區(qū)里的問題,比如這次重慶公交車事件。多數(shù)媒體都在聲討司機和涉事女乘客,很少有人把矛頭對向政府,因為大家知道,我們不可能要求政府在每個公交車上配一名警察。
有媒體建議給公交車駕駛室裝上安全門,把司機和乘客隔離開來。這個建議聽起來很合理,但真要去執(zhí)行,就會有很多問題。增加的成本誰來承擔?把司機隔離起來,他若突發(fā)心臟病,外邊的人進不去怎么辦?
每次惡性事件發(fā)生,人們首先想到的責任主體是政府,如果政府沒責任,就只能罵人心,如果和人心也沒多大關(guān)系,那就只能說一句:這社會戾氣太重!
但是,“戾氣”這東西到底是從何而來?又該如何消滅?我們都不知道。因為找不到戾氣的出生地,所以,大多數(shù)的熱點事件,都是始于悲劇,陷于聲討,終于雞毛。
喧囂過后,日子照舊,只是圍觀過悲劇的人們,會更謹慎,更膽小、更加趨于自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