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渣男”!其實,元稹當時的情況情有可原,他是政治上有抱負的,他需要政治上的靠山和強援。不過,元稹放棄這份感情之后,心里是糾結過的,于是他在多年之后,寫了一篇傳奇小說叫《鶯鶯傳》,里面的主人公叫崔鶯鶯,按照故事情節(jié),顯然就是他初戀的情人崔氏之女,崔鶯鶯是美女,元稹說她“垂鬟接黛,雙臉銷紅”,于是男主張生頓生愛慕,在丫環(huán)紅娘的幫助下,張生與鶯鶯私會西廂成了云雨,這個故事,后來又經演化,成了王實甫筆下的《西廂記》,又多經改編,成了多劇種的熱門戲,現在想來,《鶯鶯傳》當是對元稹自己初戀的一份記掛和念想,元稹大概心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有過那樣一個表妹。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里曾經說:“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雖文章尚非上 乘,而時有情致,固亦可觀……”(《唐之傳奇文(下)》),顯然,元稹的《鶯鶯傳》在中國小說史上,當是有其價值的。用這樣一篇小說,寫給自己的初戀,元稹又算得上一個“情種”。 三、失妻的這一年 接上文,韋叢于809年病故,除了寫了上面的詩外,據說元稹還常常在夢中驚醒,跟韋叢的感情之深可見一斑。所以,當他寫這一首詩時,我們相信,元稹的感情是真實可信的。 元稹在失去韋叢的這年,他30歲,這一年他做過很短一段時間的監(jiān)察御史,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職位,相當于現在的最高檢檢察官,有一次,工作需要,他到蜀地去調查一樁公案,正當盛年的元稹與大唐著名女詩人薛濤就上演了一出才子佳人的好戲。 薛濤的首任戀人是韋皋,到809年,薛濤已經漸漸忘記了韋皋,正處于感情空窗期,而此時的元稹正在失妻的哀痛之中,大約是需要情感上的安慰吧,元稹到蜀地之后,很快就與聞名蜀地的才女薛濤在一起了,元稹剛過而立,一派風流倜儻;薛濤剛到四十,風韻更勝于少女,更何況薛濤的才情也足抵得上才子。兩人迅速地相愛了,這是一份得之不易的愛情,他們只恨相見太晚,因此只想著加倍享用,這一對沉溺于愛河不愿上岸的戀人“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薛濤《池上雙鳧》),可以想見,這一段時間兩個人愛得有多么沉迷。但“彩云易散”元稹很快被調回長安,這一回去,元稹沒有再回頭。  (薛濤制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