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普通會員 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21-3-25 16:41 |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
2#

樓主 |
發(fā)表于 2019-3-1 11:10:35
|
只看該作者
二、曾侯乙墓文物龍飾藝術的審美價值
編鐘是曾侯乙所鑄造的最為宏大精美的青銅樂器,有65件,在鐘架構件的銅人圓形底座上,飾一周淺浮雕蟠龍紋。底座的主體部分,分上、下兩圈側臥著十六條高浮雕蟠龍,龍身之上又盤繞七、八條形態(tài)各異的小龍。鐘架圓立柱座則以一尊盤臥的龍身為形,其身盤繞兩圈,正中簇著昂起的龍首。這些龍首雙目外鼓,長舌卷曲外侈,口生獠牙。龍有雙足,均見五趾。龍蛇密布其上,彰顯出唯龍獨尊的政治文化。編鐘橫梁兩端也鑄有透雕的龍,側身龍與仰身龍盤繞共舞。第二層(中層)與第一層造型相類,橫梁上的鏤孔青銅套仍然以龍紋為主。整個編鐘構件中,以龍為美,以龍傳神,龍是裝飾美化編鐘橫梁的主體花紋。編鐘正面和反面都鑄有龍蛇圖案,并布滿淺浮雕蟠龍紋,舞部正中有復式鈕,鈕飾為兩對蟠龍對峙,其下一對回卷龍尾,其上一對引頸對銜的龍首。[3](第80頁)舞部以甬底為中心,劃成對稱的四格,浮雕著繁細而又密集的龍身。如果仔細觀察編鐘枚間,會發(fā)現(xiàn)鼓部均浮雕蟠龍紋,有整齊對稱之美感。龍的鑄制精細別致,尤其首、身、尾,線條清楚,眼、鱗、爪刻畫得維妙維肖,龍與龍相較形態(tài)各異,游龍蟠龍氣象萬千。
與此相應的是,編磬磬虡(架)也使用了一對長頸翹首的龍形。
此外,舉凡青銅器、玉器、陶器之造型、花紋均大量施用以龍紋為母題的裝飾體裁,以美化器身,體現(xiàn)神奇與莊嚴。
漆木器共出5012件,生活用具、兵器、樂器的髹漆光彩奪目,圖案細致逼真,構圖新穎奇特,有以透雕和整木剜成的精品,也有浮雕或透雕杰作。漆木鴛鴦盒,其蓋有浮雕龍紋,首略上翹,尾平伸,作蜷曲狀。漆棺蓋頂上浮雕三條龍,互相蟠繞。這些浮雕的龍首、耳、目、嘴、角均刻畫入微,龍身的鱗爪亦雕刻細致。其龍身互相蟠錯,或隱或現(xiàn),再加上鮮艷奪目的彩繪,猶如浮云逼真生動。[4](第367-389頁)曾侯乙墓漆器上的龍紋,就有雙首龍、單首雙身龍、人首雙身龍、三首龍、人首四身龍、鳥首龍、鳥龍共身、冀龍、青龍(圖一)等不同的形態(tài)。[5](第296頁)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概括歷代畫龍之狀:“析出三停,分成九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币源藢φ漳怪鲀?nèi)棺所畫之龍,仍遠不及外棺所繪復雜。
曾侯乙墓整理者認為:“漆器彩繪中還有鳥獸形和幾何圖案,最具有特色的是繪龍。墓主棺花紋中,以龍占主要;樂器如編鐘所飾全是龍;青銅禮器大部分也飾龍;有玉器也雕成龍形;漆木器和一些馬胄上都繪龍。龍紋是此墓主體的風格,真可謂雕之以龍、塑之以龍、刻之以龍、繪之以龍,飾之以龍?!盵6](報告第367-389頁)
曾侯乙其名“乙”字呈龍形。見于出土文物龍有四足,細頸長尾而秀美。曾侯乙墓出土編磬虡為長頸龍,就是龍的一種。從龍或蛇的首尾看,引頸向上呈 (乙)字形,與編磬虡長頸龍極為相似。構圖造型,美觀流暢,是一個 (乙)字龍形的展示。曾侯乙之名 (乙)字與龍有密不可分關系。這就是以龍作為實物的偶像崇拜。
曾侯乙銘文內(nèi)容涉及面廣,唯有 (乙)字呈龍形的妙處,若把編鐘銘文排列細看,均是以長頸翹首向上而尾扎地的 (乙)字形,正是曾侯乙墓出土銅器銘文(乙)字形體的特征。凡豎、撇、捺多以龍形的 (乙)字狀,有些字體整體或偏旁又有“龍”字風格,字體秀麗流長,有屈腰跪腿行禮的動態(tài),盡量向 (乙)字形體變化,少量有直下作為點畫的單豎,除“下”、“王”有無法擺脫中心線的作用外,只要有對稱的筆畫豎,均有 (乙)字狀,是其它銅器銘文字體不可多見的文字奧妙。筆者把曾侯乙之名 (乙)字,歸納為龍形 (乙)字體。
從美學角度著眼,這種龍形 (乙)字體貫穿了整個曾侯乙銘文書法藝術中,如奔騰不息的洪流,以流暢為美、以勻稱鐘秀、以莊重為力、以精骨為神、以完美為奇,象一條龍游于水中,又如候鳥立地翹首窺視前方,正如漢陽諸姬的龍首,時刻警覺來犯者的聲息。這種文字的產(chǎn)生,是一個時代社會與精神文化的縮寫?!渡胶=?jīng)?大荒北經(jīng)》:“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痹钊∶?(乙)表明他是一個雄心大志者,時時刻刻要尊為龍首。文化的發(fā)展是建立在厚重的經(jīng)濟基礎上,包括楚國的文字、齊國的文字、吳越諸國的文字,稍加類比,尚無一例能超過曾侯乙銘文書法藝術水平的。就是把最接近曾侯乙文字的中山王墓出土文物銘文拿來相比,其風格顯然不同一軌,更找不出 (乙)字尚龍的風格來。此為書法大師在乙與龍之間獨具匠心 的創(chuàng)新理念,神態(tài)意趣與風格遠遠超乎同時代任何一國的文字。[7](第1081頁)此則光耀出曾侯乙尚龍的心靈之火和生命的燭光。
曾侯乙銘文中,體現(xiàn) (乙)字體的文字,有正“乙”字,有反“乙”字,有倒“乙”字,其書寫特點,均以 (乙)字融匯在銘文書寫技巧中。曾侯乙編鐘上的銘文 (乙)字,與楚王送曾侯乙的镈鐘相比較,(8)(第185-191頁)。镈鐘銘文中“乙”字,尚無龍的風韻,也無曾銘的霸氣,更不見翹首引領之勢。
一言以蔽之,曾侯乙崇龍的例證為探索曾侯乙之名提供了有力證據(jù),只要稍加梳理就不難洞見,其中懸而未解的奧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