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隨論超版 隨論編輯 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22-6-6 12:22 |
---|
簽到天數(shù): 5 天 [LV.2]偶爾看看I
|
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隨論(請注冊中文用戶名)
x
04c5550f8422635e0f0d140514529666_img_59_1292_216_157.png (1.16 M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2024-8-19 09:06 上傳
隨州日報通訊員 后加升
采集到的陶器標(biāo)本“張健,趕快照相打卡?!薄敖鸩ǎs快航拍建模?!?/font>
8月15日18點,在隨縣均川鎮(zhèn)永福寺村一組肖家畈,我站在一片木耳地田壟上,一邊擦拭汗水,一邊向兩位隊友呼叫支援。此時此刻我異常興奮,新發(fā)現(xiàn)的快樂無以言表。
當(dāng)天下午,我?guī)ьI(lǐng)隨縣文物“四普”田野調(diào)查專班第一小組隊員,到均川鎮(zhèn)南端永福寺村復(fù)查饒家塆墓地。途經(jīng)一處開闊的小山?jīng)_時,發(fā)現(xiàn)一大片平坦臺地,密密麻麻豎滿木耳棒,臺地西邊是一條彎曲的小河溝。職業(yè)的敏感性告訴我,這里很有可能是一處古文化遺址。一邊趕路,一邊向張健和劉金波兩位新隊員告知考古調(diào)查檢驗,地形地貌和遺物標(biāo)本缺一不可。我們決定返回時勘察一番,驗證判斷。
快到饒家塆時,一條大蛇從面前的機耕路上橫穿而過,嚇了我們一大跳。在村民陳品秀老人的熱心引導(dǎo)下,我們順利找到隱藏在山林中的文物點,復(fù)查登錄、照相打卡、航拍建模后,即打道返程。到達臺地時,我急忙鉆進木耳棒叢,沿著地溝田壟仔細探尋。十分鐘后,我撿到一塊小指甲般大的夾砂紅陶片,頓時激動起來,呼叫隊友趕快加入行動。隨后我擴大搜索范圍,果然又采集到多件大塊陶器標(biāo)本,計有甗足、鬲口沿、罐耳等,均為夾砂紅陶,飾中粗繩紋,是典型的東周時期曾國日常生活所用器物。
臺地東鄰肖家畈自然灣,處于浪河上游源頭的小河溝東岸,呈長方形分布,南北長約190米,東西寬約80米。從田溝斷面觀察,文化堆積厚約1米左右,保存較好。與中游的浪河店遺址、下游的大堰坡遺址文化屬性相同,和均水、涢水、溠水、漂水沿岸的眾多東周曾國遺址亦相同。它們猶如燦爛的文明薪火,散落在隨州大地之上,證明著“漢東大國”的萬千氣象。調(diào)查登錄完畢,抬頭一看,時間已近19時,我們踏著晚霞返回,新發(fā)現(xiàn)的快樂一路彌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