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人妖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无码不卡麻豆_日韩一片二片在线观看_午夜精品美乳AⅤ高潮爽

搜索
返回文學(xué)沙龍
123下一頁
發(fā)新帖 回復(fù)
查看: 7799|回復(fù): 45
收起左側(cè)

三字經(jīng)全文

[復(fù)制鏈接]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發(fā)表于 2018-9-26 09:34: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隨論(請注冊中文用戶名)

    x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xué),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yán),師之惰。子不學(xué),非所宜。幼不學(xué),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xí)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dāng)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yīng)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shù)。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麥?zhǔn)蝠?。此六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跬粮铮臼?。與絲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元曾。乃九族,而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

    凡訓(xùn)蒙,須講究。詳訓(xùn)詁,名句讀。為學(xué)者,必有初。小學(xué)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xué),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孝經(jīng)通,四書熟。如六經(jīng),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jīng),當(dāng)講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xùn)誥。有誓命,書之奧。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圣言,禮樂備。
    曰國風(fēng),曰雅頌。號四詩,當(dāng)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經(jīng)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

    經(jīng)子通,讀諸史??际老?,知終始。自羲農(nóng),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王,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干戈,尚游說。
    始春秋,終戰(zhàn)國。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yè)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于獻。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tǒng)緒。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chuàng)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義之,國乃改。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遼于金,皆稱帝。太祖興,國大明。
    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閹亂后,寇內(nèi)訌。
    闖逆變,神器終。清順治,據(jù)神京。至十傳,宣統(tǒng)遜。舉總統(tǒng),共和成。
    復(fù)漢土,民國興。

    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口而誦,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師項□。古圣賢,尚勤學(xué)。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xué)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xué)不綴。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若梁□,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摪藲q,能詠詩。泌七歲,能賦□。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xué),當(dāng)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能詠吟。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dāng)自警。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xué),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

    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xué),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xué),不如物。
    幼而學(xué),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遺子,金滿嬴。我教子,惟一經(jīng)。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2#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36:11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節(jié)人之初
    原文】

    人之(1)初(2),性(3)本(4)善(5),

    性相(6)近(7),習(xí)(8)相遠(9)。

    茍(10)不教(11),性乃(12)遷(13),

    教之道(14),貴(15)以專(16)。

    【讀音練習(xí)】

    人(rén) 之(zhī) 初(chū),性(xìng) 本(běn) 善(shàn),

    性(xìng) 相(xiāng) 近(jìn),習(xí)(xí) 相(xiāng) 遠(yuǎn)。

    茍(gǒu) 不(bú) 教(jiào),性(xìng) 乃(nǎi) 遷(qiān),

    教(jiào) 之(zhī) 道(dào),貴(guì) 以(yǐ) 專(zhuān)。

    【字詞義解釋】

    (1) 之:的。

    (2) 初:初生;剛開始的時候。

    (3) 性:本性;天性。

    (4) 本:本來。

    (5) 善:善良、好的。

    (6) 相:相當(dāng)。

    (7) 近:接近。

    (8) 習(xí):學(xué)習(xí)、后天的習(xí)慣。

    (9) 遠:差別大。

    (10) 茍:如果。

    (11) 教:教導(dǎo)。

    (12) 乃:就會。

    (13) 遷:改變。

    (14) 道:方法。

    (15) 貴:注重。

    (16) 專:專心。

    【譯文參考】

    人剛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這時候善良的本性,大致都很相近,沒有多大的差別。等到長大以后,因各人的環(huán)境不同,所學(xué)習(xí)的也不同;在好的環(huán)境人就會變好,在不好的環(huán)境人就容易學(xué)壞,于是性情開始有了差別。假如在這個時候,不給他適當(dāng)?shù)慕虒?dǎo),學(xué)了種種不良的習(xí)慣,他原本善良的本性,就會漸漸變壞;而教導(dǎo)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專心一致,不可邊做邊停,才能使他有完整的學(xué)習(xí)。

    【問題討論】

    (1)“人最初的本性”指的是什么?是指人出生時的本性嗎?還是生命本源最初的特性?請說說看。

    (2)如何看待這個“習(xí)”?只有課本學(xué)習(xí)的內(nèi)容才算是“習(xí)”嗎?

    (3)我們從出生后所學(xué)習(xí)的一切是不是能讓我們變得更好?有沒有可能經(jīng)過后天的學(xué)習(xí)后我們反而變得不好了呢?思考后請和大家分享并舉例說明。

    (4)我們該如何保持這善良的天性呢?

    (5)這個“專”又該如何理解呢?為什么學(xué)習(xí)最重要的是要能專心致志?(教學(xué)引導(dǎo): 學(xué)習(xí)若能一心不亂,就能不偏離正道,也就能保持我們善良的天性。)

    【故事天地】

    周處除三害

    晉朝時,義興有個年輕人叫周處,從小爹娘都死了,因此無人管教,他雖然天生有豪俠氣度,但常仗著一身蠻力在鄉(xiāng)里打架鬧事,無惡不作,村里人見了他就像碰到毒蛇猛獸般,總是躲得遠遠的。

    這一天,他正在街上閑逛,看到一群人正在談?wù)撝裁矗B忙走過去看熱鬧,大伙們都不做聲的走開了。周處覺得很奇怪,便抓住一個老人問道:“你們在說什么?”老人很害怕,只好如實地說:“我們這里出了三害,其一是南山的山里有一只吃人的老虎;其二是長橋下的河里有一條蛟龍;它們害死了很多人……”老人的話還沒有說完,周處便大聲說道:“老虎、蛟龍有什么可怕的,讓我來消滅它們?!闭f完,就轉(zhuǎn)身跑了……

    話說周處跑到南山上,尋找那只吃人的老虎。這一天,他終于找到了那只老虎,當(dāng)那只老虎向他撲來時,他就勢一閃,騎到老虎的背上,揮起拳頭,狠狠的擊打老虎的頭,把老虎打死了。接著他又跑到長橋下,跳進河里去殺蛟龍。周處在水里與蛟龍打了三天三夜,最后終于殺死了蛟龍。

    村里的人們見周處還沒有回來,以為他被老虎或蛟龍吃掉了,高興地敲鑼打鼓,慶祝了起來。沒想到周處興高彩烈地回來了,聽到百姓們說除掉了三害,正高興地慶祝,才明白自己也是三害之一。

    周處感到很慚愧,很內(nèi)疚。由于自己平時胡作非為,使得百姓們把自己也當(dāng)成了一害。因此,他下定決心改過,重新做人。后來,他拜了陸云為師,努力讀書,終于做了大官,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

    【心得寫作單】

    (1)假如你是周處,當(dāng)你聽到村民把你當(dāng)成三害之一,你心里的感受如何?

    (2)周處是如何除掉“自己”這第三害呢?

    (3)今后再面對別人的批評,你會如何對待?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3#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37:00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節(jié)昔孟母
    【原文】



      昔(1)孟母(2),擇(3)鄰(4)處(5),



      子(6)不學(xué)(7),斷(8)機杼(9)。



      竇燕山(10),有義方(11),



      教五子(12),名(13)俱(14)揚(15)。



      【讀音練習(xí)】



      昔(xí) 孟(mèng) 母(mǔ),擇(zé) 鄰(lín) 處(chǔ),



      子(zǐ) 不(bù) 學(xué)(xué),斷(duàn) 機(jī) 杼(zhù)。



      竇(dòu) 燕(yān) 山(shān),有(yǒu) 義(yì) 方(fāng),



      教(jiào) 五(wǔ) 子(zǐ),名(míng) 俱(jù) 揚(yáng)。



      【字詞義解釋】



      (1)昔:過去的、從前的。



      (2)孟母:孟子的母親。仉姓。孟子的母親知道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為激勵孟子勤奮好學(xué),曾經(jīng)搬家三次,終于把孟子培養(yǎng)成一代大儒,后世奉為賢母的典范。后來常以“孟母三遷”來形容家長為教育子女,選擇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所花的苦心。



      (3)擇:選擇。



      (4)鄰:住處相近的人家



     ?。?)處:居住。



     ?。?)子:古時指子女,現(xiàn)專指兒子。



      (7)不學(xué):逃學(xué)或指不用心學(xué)習(xí)。



      (8)斷:截開、割斷。



     ?。?)機杼:織布機。機,織布的木架。杼,織布用的梭子?!皵鄼C杼”的故事源于《列女傳?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xué)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xué)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xué),若吾斷斯織也?!?br />


      (10)竇燕山:人名。本名竇禹鈞,五代后晉時人。因他是薊州人,薊州古屬燕地,故人們稱他“竇燕山”。他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五個兒子相繼登科及第,當(dāng)時號稱“竇氏五龍”。



     ?。?1)義方:好的方法,亦指圣賢教誨的義理。



     ?。?2)五子:五個孩子。



      (13)名:名聲。



      (14)俱:都。



     ?。?5)揚:稱頌、傳播。



      【譯文參考】



      遠在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母親,為了尋找一個能激勵孟子向?qū)W的好環(huán)境,不辭辛勞地搬了三次家。有一次孟子逃學(xué)回家,孟母氣得當(dāng)著他的面將織布機上織了一半的布匹割斷,并且教訓(xùn)他說:“求學(xué)就像織布一樣,必須將紗線一條一條織上去,連成寸后才能積成尺,最后才能織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如果像現(xiàn)在半途而廢就前功盡棄了。”



      五代時,有一位重視孩子教育的好父親竇禹鈞(又稱竇燕山),他遵照圣賢教誨的義理來教育子女,因此五個兒子在他的教養(yǎng)下,個個都很有成就,名聲傳播四方。



      【問題討論】



     ?。?)學(xué)習(xí)最重要的是必須做到持之以恒,經(jīng)過長時間不斷的累積,才能有成就。請和大家分享你平時是如何規(guī)劃你的讀書時間。



     ?。?)承上題,請分享你學(xué)習(xí)或生活中因為有恒心或?qū)W⒍晒Φ囊患虑椤?br />


      【故事天地】



      竇燕山教子



      竇禹鈞是五代后晉時候的人,住在薊州,因為那個地方正是古代的燕國,所以人們稱他為竇燕山。他的家里非常富有,可是竇禹鈞為人心術(shù)不正,常欺負窮人。因為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歲,還沒有子女。有一天晚上,他夢見已經(jīng)去世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shù)不正,德行不端,再這樣做惡下去,不但不會有兒子,而且還會短命。你要趕快改過向善,多積陰德,多幫助人,或許還有挽救的余地?!备]禹鈞醒來,把夢中父親說過的話一一謹記在心,再也不敢做壞事了。



      后來,他不僅不敢再做惡,還幫助了許多地方上的窮苦人家,甚至在自己的家里設(shè)立“義館”,聘請有名的老師來教書,讓家里貧窮沒辦法讀書的孩子,都可以來上學(xué)。有一天,他在一間客店中,撿到一袋銀子,他就在那兒等了一天,等失主回來找的時候,原封不動的還給了失主。



      有一天晚上,竇禹鈞又夢見父親對他說:“你現(xiàn)在積了很多陰德,老天會賜給你五個兒子,你的壽命也會延長。”竇禹鈞醒來后,雖然知道只是一場夢,但是卻更加認真修養(yǎng)自己、多行善事。后來妻子果然為他生了五個兒子。



      竇禹鈞十分重視對兒子的教育,教他們圣賢義理與處世態(tài)度。他的五個兒子在他的教導(dǎo)之下,相繼登科及第,鄉(xiāng)里的人無不稱頌,竇禹鈞和他五個兒子的名聲因此傳遍了全國。



      【心得寫作單】



      (1)看完這個故事后,請說說看是什么原因改變了竇燕山原本的命運。



      (2)你覺得竇燕山和他五個兒子的名聲能傳遍全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4#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37:41 | 只看該作者
    第三節(jié)養(yǎng)不教

    【原文】

    養(yǎng)(1)不教(2),父(3)之過(4),

    教不嚴(yán)(5),師(6)之惰(7)。

    子(8)不學(xué),非(9)所宜(10),

    幼(11)不學(xué),老(12)何(13)為(14)。

    【讀音練習(xí)】

    養(yǎng)(yǎng) 不(bú) 教(jiào),父(fù) 之(zhī) 過(guò),

    教(jiào) 不(bù) 嚴(yán)(yán),師(shī) 之(zhī) 惰(duò)。

    子(zǐ) 不(bù) 學(xué)(xué),非(fēi) 所(suǒ) 宜(yí),

    幼(yòu) 不(bù) 學(xué)(xué),老(lǎo) 何(hé) 為(wéi)。

    【字詞義解釋】

    (1) 養(yǎng):養(yǎng)育。

    (2) 教:教導(dǎo)、教育。

    (3) 父:指父親。

    (4) 過:過失、錯誤。

    (5) 嚴(yán):嚴(yán)格。

    (6) 師:老師。

    (7) 惰:懶惰、怠惰、不盡責(zé)。

    (8) 子:小孩、兒童。

    (9) 非:不是。

    (10)宜:應(yīng)該、適當(dāng)。

    (11)幼:年少時。

    (12)老:年老時。

    (13)何:什么。

    (14)為:作為。

    【譯文參考】

    為人父母的,如果只是養(yǎng)育子女,供給他們的物質(zhì)生活需求,卻不好好管教他們,這是做父母的過錯。同樣的道理,老師教導(dǎo)學(xué)生如果不能嚴(yán)格督促,認真教學(xué),這便是做老師的怠惰失職了。

    孩童時期不好好學(xué)習(xí)是不應(yīng)該的,年少時不用心學(xué)習(xí),不明白做人的道理,就沒有豐富的學(xué)識可以在社會上立足,等到年紀(jì)大了,還能有什么作為?

    【問題討論】

    (1)如果有一天你當(dāng)了爸爸或媽媽,你認為要怎么管教子女呢?家庭教育和學(xué)校教育哪一個比較重要呢?如果你是老師,你要怎么管教學(xué)生呢?你會要求學(xué)生們先做到什么呢?

    (2)觀察訪問你所認識的長輩,他們目前在工作上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他們在年輕時如果不認真學(xué)習(xí),他們能做好現(xiàn)在的工作嗎?

    【故事天地】

    武訓(xùn)興學(xué)

    清朝時山東省堂邑縣,有一個名叫武七的乞丐,他用行乞、做雜工省吃儉用所存下來的錢,買土地辦學(xué)堂,因為辦學(xué)有成,人們?yōu)樗∶?xùn)。

    武訓(xùn)五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和母親行乞為生,生活雖然過得辛苦,但還有母親相依為命,日子倒也踏實。不幸的是,他七歲時又失去了母親,孤單一人,便四處幫人打雜。武訓(xùn)一點也不在乎生活困苦,最讓他難過的是,不能和一般小孩一樣到私塾中讀書識字。

    武 訓(xùn)從困苦中體會到讀書的重要,因為自己沒讀書不識字,無法有大作為,所以他決心要辦義學(xué),讓窮人家的小孩也能讀書,不愿別人再象自己一樣,因為沒錢而錯失了學(xué)習(xí)的機會。于是他白天乞討,晚上搓麻繩,經(jīng)過三四十年的努力,武訓(xùn)的學(xué)堂-“崇賢義塾”果然興辦起來,嘉惠了許多學(xué)子。

    武訓(xùn)十分關(guān)心學(xué)生的課業(yè),對老師更是敬重。但是如果遇到不認真教書的老師和不用心學(xué)習(xí)的學(xué)生,他就跪在他們面前,請求他們要各盡本分,好好努力,因此師生都大受感動,不敢懈怠。武訓(xùn)辦學(xué)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

    其實,品學(xué)的好壞對人的一生影響很大,孩童時不珍惜讀書機會,不懂得把握生命中的黃金時期修養(yǎng)品德,年紀(jì)大了總是會后悔的。清朝著名政治家左宗棠有一個部屬,名叫張曜,跟隨左宗棠建立了許多戰(zhàn)功,左公便向朝廷推舉他做大官,但因為張曜年少時不念書不識字,朝廷只好取消他的官職。張曜十分懊悔,痛下決心重拾書本,請來老師,日夜苦讀,修身養(yǎng)性,終于學(xué)有所成,再度獲得朝廷的重用。

    樂府《長歌行》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泵總€人都該趁年少時,用功學(xué)習(xí),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修養(yǎng)品德,以免年老時徒留悔恨 。

    【心得寫作單】

    (1)讀完武訓(xùn)興學(xué)的故事,你對他的義舉有什么看法?

    (2)武訓(xùn)立定目標(biāo)之后就全力以赴,你的人生目標(biāo)是什么?

    (3)學(xué)習(xí)知識、修養(yǎng)心性的過程都是辛苦的,遇到困難時,要用什么態(tài)度面對呢?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5#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38:29 | 只看該作者
    第四節(jié)玉不琢
    【原文】

    玉(1)不琢(2),不成器(3),

    人不學(xué),不知義(4)。

    為(5)人子,方(6)少時(7),

    親(8)師(9)友(10),習(xí)禮儀(11)。

    【讀音練習(xí)】

    玉(yù) 不(bù) 琢(zhuó),不(bù) 成(chéng) 器(qì),

    人(rén) 不(bù) 學(xué)(xué),不(bù) 知(zhī) 義(yì) 。

    為(wéi) 人(rén) 子(zǐ),方(fāng) 少(shào) 時(shí),

    親(qīn) 師(shī) 友(yǒu),習(xí)(xí) 禮(lǐ) 儀(yí)。

    【字詞義解釋】

    (1)玉:材質(zhì)堅硬,表面平滑有光澤,呈半透明狀,摸起來很柔細的一種美石,通常是用來作為裝飾品或雕刻的材料。

    (2)琢:以雕刻或磨的方式來加工玉石。如:“雕琢”。

    (3)成器:制作成可使用或精巧美好的器物,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成材、可造就。

    (4)義:合宜的事情或正道、正理。

    (5)為:擔(dān)任。

    (6)方:當(dāng)、在。

    (7)少時:年幼的、年輕的時候。

    (8)親:接近。

    (9)師:能夠提醒或教導(dǎo)我們做人處世道理的人。

    (10)友:在這里是指能夠促進我們在品德上有所提升的朋友。

    (11)禮儀:禮節(jié)的規(guī)范與儀式。

    【譯文參考】

    一塊玉石,如果不經(jīng)過仔細的雕琢,就不能成為精美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即使先天有很好的資質(zhì),但是如果不努力學(xué)習(xí),就無法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

    做子女的人,要趁著年少的時候多親近良師、結(jié)交益友,虛心接受教導(dǎo)和規(guī)勸,并學(xué)習(xí)待人、處事、應(yīng)對、進退的禮儀。

    【問題討論】

    (1)玉經(jīng)過雕琢之后,可以變成精巧有用的器物。那么我們?nèi)艘趺醋霾拍茏屪约鹤兊糜鷣碛媚兀?br />
    (2)當(dāng)老師或是朋友告訴我們哪里做的不好該改進時,我們該怎么辦?請跟大家說說自己的經(jīng)驗。

    【故事天地】

    卞和獻玉

    春秋時代,有個楚國人叫做卞和。有一天,卞和在山里得到一塊還沒經(jīng)過雕琢的玉石。他知道這是塊難得的珍玉,就捧著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叫他的玉工來鑒別這塊玉石。玉工看了看,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已?!眳柾跻詾楸搴湍檬^來騙他,就叫人把卞和捉去砍斷左腳。

    厲王死后,武王繼位。卞和又捧著那塊玉去獻給武王。武王也叫玉工來鑒定。玉工說:“這不過是塊石頭罷了?!蔽渫跻舱J為被卞和欺騙了,就叫人砍斷卞和的右腳。

    武王死后,文王登基。這時,卞和抱著他那塊玉石,在山腳下痛哭起來。他哭了三天三夜,把眼淚都哭干了,最后眼睛都流血了。文王聽到這個消息,就派人去問卞和,說:“天下遭到砍腳刑罰的人很多,為什么唯獨你哭得這樣傷心呀?”卞和回答說:“我并不是因為腳被砍斷而悲傷。我痛心的是:珍貴的玉石卻被認為普通的石頭;忠誠的人倒被說成騙子!”文王知道了以后,便叫玉匠把那塊玉石拿來仔細雕琢一番,果然發(fā)現(xiàn)這是一塊稀世寶玉。而這塊珍貴的寶玉,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和氏璧”。

    【心得寫作單】

    (1)蘊藏在石頭中的玉石,要經(jīng)過雕琢,才能變成寶玉。請你想想,石頭中的玉石就好比是我們的天賦,我們要怎么做才能讓天賦充分得以發(fā)揮呢?

    (2)卞和雖然被厲王砍斷左腳,卻仍然將玉獻給武王,為什么他會這么堅持呢?

    (3)真理有時很不容易被人接受,也往往必須付出代價,但堅持到底的結(jié)果往往是被歷史與人們肯定的。請舉出其它的例子和大家分享。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6#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39:17 | 只看該作者
    第五節(jié)香九齡
    原文】

    香(1)九齡(2),能溫(3)席(4),

    孝于親(5),所當(dāng)(6)執(zhí)(7)。

    融(8)四歲,能讓(9)梨, 

    弟(10)于長(11),宜(12)先知。

    【讀音練習(xí)】

    香(xiāng) 九(jiǔ) 齡(líng),能(néng) 溫(wēn) 席(xí),

    孝(xiào) 于(yú) 親(qīn),所(suǒ) 當(dāng)(dāng) 執(zhí)(zhí)。

    融(róng) 四(sì) 歲(suì),能(néng) 讓(ràng) 梨(lí),

    弟(tì) 于(yú) 長(zhǎng),宜(yí) 先(xiān) 知(zhī)。

    【字詞義解釋】

    (1) 香:指黃香,東漢時江夏人。

    (2) 九齡:九歲。

    (3) 溫:溫暖。

    (4) 席:席子,睡覺時鋪墊的草織物。

    (5) 親:父母。

    (6) 當(dāng):應(yīng)該、應(yīng)當(dāng)。

    (7) 執(zhí):執(zhí)行、實行。

    (8) 融:指孔融(公元153~208年),東漢文學(xué)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豐。

    (9) 讓:禮讓、謙讓。

    (10)弟:同“悌”,指友愛兄弟。

    (11)長:兄長。

    (12)宜:應(yīng)該。

    【譯文參考】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懂得在寒冬的夜晚,用自己的身體先把席子睡暖了,然后再請父親上床睡覺。因為孝順父母,是為人子女應(yīng)該做到的本分。

    孔融四歲的時候,就知道謙讓的道理,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吃,自己吃小的梨。友愛兄長,是做弟妹的從小就要懂得的道理。

    【問題討論】

    (1)為什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呢?你平常如何做到呢?如果做不到,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呢?

    (2)孔子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矣!”也就是說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一切仁愛的根本,你的看法呢?

    【故事天地】

    (一)黃香扇枕溫衾(注)

    黃香是東漢江夏人,從小就非常孝順,地方上的人都稱他為“小孝子”。九歲時母親去世后,他對父親更加孝順,每天搶著做比較費體力的工作,好讓父親有更多休息的時間,想方設(shè)法讓父親過得舒適一些。

    夏天天氣炎熱,蚊蟲又多,黃香知道父親怕熱,常熱得睡不著覺,又被蚊子叮咬,因此,每天晚上父親就寢前,黃香就先用扇子把枕頭和席子扇涼,把蚊子趕走,再請父親去睡。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怕父親受凍,就先躺進冰冷的床鋪,溫暖了被窩、席子,然后請父親上床安歇。

    不久,他的孝行傳遍了整個京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dāng)時流傳著一句贊美他的話─“天下無雙,江夏黃童”,這句話的意思是:像江夏黃香這樣孝順的人,天下沒有第二個。當(dāng)時的江夏太守聽說了這件事,覺得非常難得,便上表請皇帝表揚黃香的孝行。

    “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千古一黃香?!笔呛笕藢S香敬重的贊美詩。

    (注)衾:音同親。被褥、棉被。

    (二)孔融讓梨

    孔融,東漢末年豫州魯國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天性淳厚,從小就懂得謙讓。四歲時,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籃梨子,他父親叫孔融先挑一個吃??兹谔袅艘粋€最小的。他的父親覺得很奇怪,問他:“孩子,你為什么不挑大的梨子呢?”孔融回答說:“我的年紀(jì)最小,應(yīng)該吃最小的;哥哥年紀(jì)比我大,應(yīng)該吃大的?!弊谧逯械娜酥肋@件事后,都對他另眼相看。

    【心得寫作單】

    (1)請說說你對黃香和孔融這兩則故事的體會。

    (2)說一說你在家的排行為幾?和兄弟姊妹的相處情形,如果發(fā)生爭執(zhí),你通常會如何處理?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7#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42:57 | 只看該作者
    第六節(jié)首孝悌
    【原文】

    首(1)孝弟(2),次(3)見聞(4),

    知某(5)數(shù)(6),識(7)某文(8)。

    一(9)而(10)十(11),十而百(12),

    百而千(13),千而萬(14)。

    【讀音練習(xí)】

    首(shǒu) 孝(xiào) 弟(tì),次(cì) 見(jiàn) 聞(wén),

    知(zhī) 某(mǒu) 數(shù)(shù),識(shì) 某(mǒu) 文(wén)。

    一(yī) 而(ér) 十(shí),十(shí) 而(ér) 百(bǎi),

    百(bǎi) 而(ér) 千(qiān),千(qiān) 而(ér) 萬(wàn)。

    【字詞義解釋】

    (1) 首:開始、最先的。

    (2) 孝弟:“弟”同“悌”。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3) 次:第二。

    (4) 見聞:眼睛所看見、耳朵所聽到的事物,指常識或知識。

    (5) 某:不知名的人或事物的代稱。

    (6) 數(shù):古代計算的方法,為六藝之一。

    (7) 識:認識、了解。

    (8) 文:文字、文章。也可以當(dāng)作學(xué)問的統(tǒng)稱。

    (9) 一:數(shù)字的起點。

    (10)而:至、到;有變化而成的意思。

    (11)一而十:一到十的基本數(shù)字。

    (12)十而百:十個十是一百。

    (13)百而千:十個一百是一千。

    (14)千而萬:十個一千是一萬。

    【譯文參考】

    做為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先學(xué)習(xí)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道理;接下來才開始學(xué)習(xí)日常生活中的知識。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知識內(nèi)容,包含了能明白數(shù)字的變化、懂得計算的方法;并能認識文字、閱讀文章。

    一是數(shù)字的開始,一到十是基本數(shù)字,接下來按照十進位的規(guī)則,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

    【問題討論】

    (1)我們中國人一向把孝順看得很重要,所以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你知道為什么嗎?

    (2)你覺得品德修養(yǎng)和知識學(xué)習(xí),哪一個比較重要?請說出你的看法。

    【故事天地】

    舜的故事

    在史書中記載,舜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舜的母親在舜年幼的時候就去世了。舜的父親后來又娶了一位妻子,也就是舜的后母,后母的性情很不好,對舜不僅不疼愛,還百般刁難他。不久,后母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父親和后母非常溺愛象。雖然平時舜很孝順父母、友愛年幼的弟弟,但是后母和弟弟卻很討厭舜,而父親又只聽后母與象的一面之詞,常常是非不分,對舜又罵又打。

    由于父親身體不好,加上弟弟又年幼,所以舜在很小的時候,就在歷山下獨力耕田養(yǎng)活全家。在傳說中由于舜的孝心感動了天,所以連大象都來幫他耕田,鳥兒也飛來為他鋤草。即使如此,舜的父親、后母和弟弟卻依然不喜歡舜,常常找機會陷害他,有時甚至差點讓他喪失了性命。

    舜深知自己的處境,總是處處小心,對于他們屢次的陷害,總是設(shè)法躲避過去,一點也不放在心上。他對于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從不感到怨恨,默默承受著一切不合理的對待,相反的,他還想盡辦法取悅父母,使他們高興。因為舜的這種德行實在難能可貴,所以當(dāng)舜二十歲時,他就以大孝而聲名遠播。

    后來,賢明的堯帝在尋找繼位的英主時,大家紛紛推薦舜。堯雖然接受了四方諸侯的推薦,但是為了天下百姓,還是想要親自考驗舜。于是,堯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做妻子;又讓他的九個兒子和舜相互往來,從旁觀察舜怎樣待人處世。

    除此之外,堯還讓舜以孝悌的美德教誨百姓,百姓都能順從而不違背;舜處理各項政務(wù)十分得當(dāng),百官也都能夠服從政令;堯又命令舜在四門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諸侯都能對舜恭敬而順從;最后,堯命令舜守護山林,舜在山林里即使遇上狂風(fēng)暴雨也能辨明方向,不會迷路。

    最后,堯認為舜有高尚的德行和非凡的智慧,于是就讓舜來繼承帝位。

    【心得寫作單】

    聽完了“舜的故事”之后,以下有幾個問題,請仔細的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寫出來。

    (1)覺得堯帝為什么會選擇舜來繼承帝位?

    (2)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角-舜,面對這些不合理的對待,你會怎么做?

    (3)當(dāng)你和家人意見不同時,你會怎么解決?

    (4)做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想想看你做到了多少,還有哪些是你該改進的?

    (5)聽完了這個故事,你覺得你學(xué)到了什么?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8#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43:49 | 只看該作者
    第七節(jié)三才者
    【原文】

    三才(1)者(2),天(3)地(4)人,

    三光(5)者,日月星。

    三綱(6)者,君臣義(7),

    父子親(8),夫婦順(9)。

    【讀音練習(xí)】

    三(sān) 才(cái) 者(zhě),天(tiān) 地(dì) 人(rén),

    三(sān) 光(guāng) 者(zhě),日(rì) 月(yuè) 星(xīng)。

    三(sān) 綱(gāng) 者(zhě),君(jūn) 臣(chén) 義(yì),

    父(fù) 子(zǐ) 親(qīn),夫(fū) 婦(fù) 順(shùn)。

    【字詞義解釋】

    (1)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才,本義是“草木初生”,引申有“基本”的意思。出自《易經(jīng)?系辭下傳》:“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br />
    (2)者:代名詞,指人或物。

    (3)天:此指運行不息的天。

    (4)地:此指養(yǎng)育萬物的地。

    (5)三光:即日光、月光、星光。光,輝?!叭狻背鲎詽h?班固《白虎通?封公侯》:“天道莫不成于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父、師。”

    (6)綱:本義是網(wǎng)上的粗繩,引申為事物的主要部分,也就是綱領(lǐng)、準(zhǔn)則的意思。

    (7)義:宜。合于義理,指各盡其應(yīng)有的義務(wù)。

    (8)親:親近、親愛。

    (9)順:和順、和睦。

    【譯文參考】

    什么叫做三才呢?三才就是天才、人才、地才,是構(gòu)成這個小宇宙的基本因素。什么叫做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是天上三種散發(fā)光輝的物體,也是地球上光線的主要來源。

    什么是三綱呢?三綱就是君臣、父子、夫婦,指人與人之間有三種最重要的倫常關(guān)系。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各盡職守;父母與子女之間要相親相愛,父慈子孝;夫婦之間要和順相處,互相尊重。

    【問題討論】

    (1)古代的人認為人是神所創(chuàng)造的,天地萬物皆有神,神孕育且庇護著人類,所以人們是敬畏天地的。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2)時代轉(zhuǎn)變了,古人所說的君臣關(guān)系,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可相當(dāng)于何種關(guān)系?你覺得雙方言行要合乎義理,各盡職守的法原則是否需要改變?

    (3)你和父母的關(guān)系親密嗎?你如何和父母相處?如何溝通?你覺得什么樣的親子關(guān)系是最好的?

    【故事天地】

    (一)女媧造人

    中國神話傳說,盤古開天辟地,經(jīng)過一萬八千年后精疲力盡的倒下了,他的頭變成山岳,眼睛變成日月,毛發(fā)變成草木,血液變成海洋,聲音變成雷,呼吸變成風(fēng),淚水變成江河。大地從此就有了山、川、草、木、鳥、獸、蟲、魚,可是卻沒有人類。

    盤古死后,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間出現(xiàn)了一個女神--女媧。但是,四處空蕩蕩的,只有女媧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著,她覺得很孤獨寂寞。有一天,女媧找到一處清澈的水池,用水和著黃泥,照著自己的模樣捏了一個又一個小泥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她向這些泥人吹一口氣,才剛把泥人放在地上,這些泥人竟然都活了起來,能跑能跳會說會笑。女媧有了小泥人陪伴,終于開心的笑了。

    于是,女媧每天非常努力的用黃土捏造更多的小泥人,但是用手捏太慢了,所以女媧干脆把繩子浸到黃泥里,只要把繩子從泥巴里拉出來,一滴滴的泥巴掉在地上后,全都變成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活人。

    然而,小人的壽命很短,為了不使人類滅絕,這位慈祥的人類之母,就替人類建立了婚姻關(guān)系,為他們作媒配對,讓他們生兒育女,一代一代繁衍下去。

    (二)聰慧的許允婦

    許允,三國時人。他的妻子是阮共的女兒、阮侃的妹妹,長相十分的丑陋。才完成婚禮,許允竟然嫌棄妻子的外貌,不肯踏入洞房,讓家人深以為憂。正巧桓范來拜訪,許允妻說:“不必憂心,桓范一定可以勸他入洞房的?!惫唬阜陡嬖V許允:“阮家既然把長相丑陋的女兒嫁給你,一定有很深的用意,你應(yīng)該用心觀察、了解?!?br />
    許允聽完便回到內(nèi)房,一見到新婚妻子,轉(zhuǎn)身就想離開。許允婦知道他一出房門,就不會再進來了,于是就拉住他的衣襟。許允原本想為難妻子,于是問:“婦女應(yīng)具備四種美德(注),你有其中幾種呢?”許允婦回答:“我缺少的只是容貌罷了!但是一個讀書人必須具備許多美德,夫君具有幾種呢?”許允自傲的說:“都具備?!痹S允妻說:“百行中最重要的是德,夫君你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說都具備呢?”許允聽了非常的慚愧,從此對妻子十分敬重。

    (注)四種美德指的是婦德、婦功、婦言、婦容。

    【心得寫作單】

    (1)關(guān)于天地的形成、人類的起源,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神話傳說,找一找資料,然后和大家分享。

    (2)從許允婦的故事中,你覺得是人的外貌重要?還是內(nèi)在品德重要?外貌,除了長相美丑之外,是否還包含其它?平時又該如何修養(yǎng)品德呢?

    (3)訪問爸爸媽媽,了解他們相處的方法,遇到意見不同的時候,他們都如何處理呢?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44:42 | 只看該作者
    第八節(jié)曰春夏
    【原文】

    曰(1)春(2)夏(3),曰秋(4)冬(5),

    此(6)四時(7),運(8)不窮(9)。

    曰南(10)北(11),曰西(12)東(13),

    此四方(14),應(yīng)(15)乎(16)中(17)。

    【讀音練習(xí)】

    曰(yuē) 春(chūn) 夏(xià),曰(yuē) 秋(qiū) 冬(dōng),

    此(cǐ) 四(sì) 時(shí),運(yùn) 不(bù) 窮(qióng)。

    曰(yuē) 南(nán) 北(běi),曰(yuē) 西(xī) 東(dōng),

    此(cǐ) 四(sì) 方(fāng),應(yīng)(yìng) 乎(hū) 中(zhōng)。

    【字詞義解釋】

    (1) 曰:稱為、叫做。

    (2) 春:春季,四季之首。

    (3) 夏:夏季,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

    (4) 秋:秋季,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

    (5) 冬:冬季,一年四季中的最后一季。

    (6) 此:這;這個。

    (7) 時:季節(jié)。

    (8) 運:循一定軌跡周而復(fù)始的轉(zhuǎn)動、前進。

    (9) 窮:終極、盡頭、停止。

    (10) 南:方位名,南方。

    (11) 北:方位名,北方。

    (12) 西:方位名,西方。

    (13) 東:方位名,東方。

    (14) 方:方位、方向。

    (15) 應(yīng):對應(yīng)、相應(yīng)。

    (16) 乎:在。

    (17) 中:中央。

    【譯文參考】

    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季各有特色(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并不斷的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循環(huán)不已,永不停止。

    東、南、西、北叫做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向,都以中央為準(zhǔn),互相對應(yīng),這樣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問題討論】

    (1)為什么會有四季不同的氣候變化呢?你喜歡哪一個季節(jié),為什么呢?

    (2)如果在山上迷失方向或在海上迷航時,您怎么辦?

    【故事天地】

    黃帝和指南車

    在指南針未發(fā)明前,人類趕路,辨認方向全靠天上的太陽和星星。當(dāng)時的古人,晚上通過觀察北極星定方位,白天則利用日影來分辨方位。

    指南針、造紙術(shù)、印刷術(shù)、火藥是中國古代四項重要的發(fā)明。其中指南針的發(fā)明是最早的。兩千多年前,當(dāng)時的人們就知道把磁石制成“司南”,利用它來定南北方向,所以“司南”可說是指南針的前身。不過,同樣可以辨認方向的指南車,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出現(xiàn)了。

    大約在四千多年前,中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住著許多族群和部落。黃帝是傳說中最有名的一個部落首領(lǐng)。

    這時候,在東方有一個九黎族的首領(lǐng)名叫蚩尤,不僅十分強悍、兇猛,還對黃帝心懷怨恨,不愿服從黃帝。后來,蚩尤聯(lián)合他的八十一個兄弟,和黃帝展開大戰(zhàn)。為了對付這個擁有各式各樣銅制武器的頑強敵手,黃帝苦思對策,終于發(fā)明了戰(zhàn)斗的銳利武器──弓箭。又因為北方風(fēng)沙大,時常刮起陣陣的大風(fēng)沙,為了不使 士兵們迷失方向,黃帝的部下,成功的制造了“指南車”。

    兩軍在涿鹿交戰(zhàn),蚩尤的士兵雖然勇猛,但遇到黃帝的軍隊,卻也抵擋不住,紛紛敗退。這時戰(zhàn)場上雖然沒有刮起大風(fēng)沙,可是卻起了濃霧,白茫茫一片,兩隊人馬,根本就分不清東西南北。而黃帝的“指南車”上放著一鐵做的人,鐵人的手永遠指著南方,靠著“指南車”指引方向,黃帝的軍隊能在大霧中辨明方向,將蚩尤打敗,獲得最后的勝利,這就是“涿鹿之戰(zhàn)”。

    【心得寫作單】

    看完以上的故事后,請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1) 看看怎么利用太陽和星星來找方向?

    (2) 想想看指南針如何定方向的呢?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0#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45:46 | 只看該作者
    第九節(jié)曰水火
    【原文】

    曰水火,木金土,

    此(1)五行(2),本(3)乎(4)數(shù)(5)。

    曰仁(6)義(7),禮(8)智(9)信(10),

    此五常(11),不容(12)紊(13)。

    【讀音練習(xí)】     

    曰(yuē) 水(shuǐ) 火(huǒ) ,木(mù) 金(jīn) 土(tǔ) ,

    此(cǐ) 五(wǔ) 行(xíng) ,本(běn) 乎(hū) 數(shù)(shù) ?!   ?br />
    曰(yuē) 仁(rén) 義(yì) ,禮(lǐ) 智(zhì) 信(xìn) ,

    此(cǐ) 五(wǔ) 常(cháng) ,不(bù) 容(róng) 紊(wèn ) 。     

    【字詞義解釋】

    (1)此:這。

    (2)行:萬物分類的基本概念。

    (3)本:根本。

    (4)乎:從。

    (5)數(shù):指自然之理。

    (6)仁:愛人利物的胸懷。

    (7)義:合宜、正當(dāng)?shù)氖隆?br />
    (8)禮:謙讓有禮。

    (9)智:慎思明辨的能力。

    (10)信:誠實不欺的態(tài)度。

    (11)常:永恒不變的道理。

    (12)容:容許。

    (13)紊:亂。

    【譯文參考】

    “五行”是指水、火、木、金、土。中國古人認為它們是構(gòu)成宇宙中各種事物的基礎(chǔ),它們之間又是相生相克的。它們是由自然之理所決定的。

    說到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是做人處事的準(zhǔn)則,愛人利物的胸懷叫做“仁”;合宜正當(dāng)?shù)氖陆凶觥傲x”;謙讓有禮叫做“禮”;慎思明辨的能力叫做“智”;誠實不欺的態(tài)度叫做“信”。這五種法則每個人都應(yīng)遵守,一點也不容許紊亂。

    【問題討論】

    1、五行在“自然”、“人體”等方面指的是什么?

    參考解答:

    (1)自然與五行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如下:

    五行:木,火,土,金,水

    時令:春,夏,長夏,秋,冬

    方位:東,南,西,北,中

    氣候:風(fēng),暑,濕,燥,寒

    發(fā)展過程:生,長,化,收,藏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黃,白,黑

    (2)人體與五行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如下:

    五行:木,火,土,金,水

    臟:肝,心,脾,肺,腎

    腑 :膽,小腸,胃,大腸,膀胱

    五官:目,舌,口,鼻,耳,

    形體:筋,血脈,肌肉,皮,骨

    情志:怒,喜,思,悲,恐

    2、說說看你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五常”?

    【故事天地】

    相生相克的五行學(xué)說

    五行學(xué)說說明了世界上萬事萬物的起源和多樣化。它們之間是相生相克的。所謂“相生”即滋助、養(yǎng)生、促進的關(guān)系;所謂“相克”乃是包含了克制、壓抑、排斥、約束的意思。

    五行法則中的“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注1】。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注2】。五行的這種生克關(guān)系維系著事物的正常生長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傳說有一個叫皺衍的人,他提倡五行的理論。他認為做天子的人必須具備“五行”中的“一德”才能登上皇帝的寶座。如果他們的德行衰弱了,就會在五行中由另一行所取代。

    據(jù)說,黃帝有“土”德,他做了王。但后來,“土”德衰弱了,克土的“木”德興起來了,由“木”德的禹做了皇帝;“木”衰落了,克木的“金”德興起來了,便由“金”德的商湯做了皇帝;接下來,克金的“火”德興起來了,由“火”德的周文王做了皇帝,如此循環(huán)不休,連續(xù)不斷。

    【注1】相克關(guān)系:水克火、火克金(熔鑄金屬器)、金克木(斧頭伐木)、木克土(植物吸收土壤中養(yǎng)分,使地力漸貧乏)、土克水(水來土掩) 。

    【注2】相生關(guān)系:木生火(想像為火燒森林)、火生土(火災(zāi)后余下的就是灰燼)、土生金(土壤中常有礦藏)、金生水(古人在挖到礦藏時常有地下水伴之流出)、水生木(植物需水灌溉)。

    背信棄義 漆毀人亡

    春秋時期越國的漆商虞孚,與計然和范蠡同時代,他不甘于過貧苦的生活,看到朋友們經(jīng)商致富,他也躍躍欲試。他首先找到計然,向他請教致富的方法,計然對虞孚說:“現(xiàn)在漆的銷路很好,你為什么不種些漆樹,采漆、賣漆呢?”虞孚聽了十分高興,就向計然請教種漆樹的技術(shù),計然有問必答,耐心指教。虞孚回去后,起早貪黑辛勤勞作,終于開墾出了一個很大規(guī)模的漆樹園。

    三年之后,漆樹長成了,虞孚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如果能割數(shù)百斛的漆,就可以賺很多錢。他準(zhǔn)備將所割得的漆運到吳國去賣。正在此時,他的妻兄來看他,對虞孚說:“我常到吳國去經(jīng)商,知道在吳國怎樣銷售漆,搞好了,可以獲得數(shù)倍的利錢吶!”

    虞孚急于發(fā)財,一再詢問怎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利,他的妻兄說:“漆在吳國是暢銷貨,我看到不少賣漆的人都煮漆樹葉,用煮出來的漆葉膏和漆混在一起賣,這樣可以獲得加倍的利潤,而吳國人也發(fā)現(xiàn)不了?!庇萱诼犃?,來了勁頭,連夜取漆葉煮成漆葉膏,和漆一起運往吳國。

    當(dāng)時由于吳、越兩國關(guān)系十分緊張,互不通商,漆在吳國確實十分難得。吳國的漆販子們聽說虞孚來賣漆,都興奮不已,跑到郊外迎接他,而且還為他安排好了食宿。在住地,吳國的漆販子一看他的漆,果然是上品好漆,便講好價錢,貼好封條,約定次日交錢取貨。

    等到漆販子們一離開,虞孚便開啟封條,連夜將漆葉煮的膏子和入上好的漆中。不想由于手忙腳亂,留下一些痕跡。次日漆販子如約而來,發(fā)現(xiàn)漆甕上的封條有啟動過的痕跡,便產(chǎn)生了懷疑,找了個借口,當(dāng)時并沒有成交,說是過幾天再來。

    虞孚在旅館里等了好幾天,也不見吳國的漆販子再露面。時間一長,摻了漆葉膏子的漆都變了質(zhì)。結(jié)果,虞孚一兩漆也沒有賣成,連上好的漆也賠了進去。吳國的漆販子們聽說以后,都批評他說:“商人做買賣要誠信,商品質(zhì)量是不能騙人的,今天你落到這個田地,誰又會可憐你呢?”

    虞孚沒有錢回越國去,只好在吳國乞討為生,還常受到大家的譏笑,最后因窮困潦倒而客死他鄉(xiāng)。

    【心得寫作單】

    (1)故事中的虞孚為什么客死他鄉(xiāng)?

    (2)你覺得商人經(jīng)商,要有哪些商業(yè)道德?請舉古今中外正反面的例子說明。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1#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47:13 | 只看該作者
    第十節(jié)稻粱菽
    原文】

    稻(1)粱(2)菽(3),麥(4)黍(5)稷(6),

    此六谷(7),人所(8)食(9)。

    馬牛羊,雞犬(10)豕(11),

    此六畜(12),人所飼(13)。

    【讀音練習(xí)】

    稻(dào) 粱(liáng) 菽(shú),麥(mài) 黍(shǔ) 稷(jì),

    此(cǐ) 六(liù) 谷(gǔ),人(rén) 所(suǒ) 食(shí)。

    馬(mǎ) 牛(niú) 羊(yáng),雞(jī) 犬(quǎn) 豕(shǐ),

    此(cǐ) 六(liù) 畜(chù),人(rén) 所(suǒ) 飼(sì)。

    【字詞義解釋】

    (1)稻:植物名。莖高三、四尺,結(jié)實累累成穗。子實橢圓,有硬殼,去殼后就是大米。

    (2)粱:植物名。果實呈小粒狀,黃色,可供食用。俗稱為粟,就是小米。

    (3)菽:豆類的總稱。

    (4)麥:植物名,就是麥子。夏月開花結(jié)實,種子可用來磨面粉,制糖或釀酒。種類甚多,有黑麥、燕麥、小麥、大麥等。

    (5)黍:植物名,就是黍米。葉細長而尖,有粗毛,平行脈。果實呈淡黃白色,帶黏性。

    (6)稷:古書上常見的谷類植物,現(xiàn)在叫做高粱。

    (7)谷:糧食作物的總稱。

    (8)所:有“為”或“被”的意思。

    (9)食:吃的東西。

    (10)犬:狗。

    (11)豕:豬。

    (12)畜:人飼養(yǎng)的禽獸。

    (13)飼:喂養(yǎng)、畜養(yǎng)。

    【譯文參考】

    稻子、小米、豆類、小麥、玉米和高梁,這六種谷物是供人類維生,被人食用的主要糧食。馬、牛、羊、雞、狗、豬,這六種動物是被人類飼養(yǎng)在家中。相傳在人類歷經(jīng)大洪水劫難時,天神將這些六畜和六谷從神的世界帶下來,并教導(dǎo)人類畜牧和耕種,幫助人類渡過大難。這是神慈悲于人,從此讓人類能自力更生,六畜、六谷也就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

    【問題討論】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環(huán)境、風(fēng)俗民情不同,因此各地主食也不相同,說說看你知道那些地區(qū)的主食是什么呢?想想看,這六種動物對我們?nèi)祟愑惺裁簇暙I呢?

    【故事天地】

    稻子的由來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边@是唐朝李紳的《憫農(nóng)詩》,憫就是哀憐,憫農(nóng)就是同情憐憫農(nóng)人。全詩深刻的描述,古代農(nóng)人們每天扛著鋤頭,在大太陽底下辛苦流汗,種出了我們每天三餐的粒粒米飯。這首詩的意義在警示世人,一粥一飯得來不易,千萬不要浪費物資。那么現(xiàn)在就來說說,我們每天吃的香噴噴的米飯的由來的有趣傳說。

    在遠古時代,地面上沒有稻田、房屋,只有一大片荒野的森林。當(dāng)時的人類就靠采野果和捕抓野生動物來填飽肚子。有一天,天空就像破了洞一樣,大雨日夜不停的下,造成了空前的大水災(zāi)。

    很久之后,洪水才退了,但小動物都淹死了,野果也腐爛了。有的人為了抓小動物,卻被其它動物吃掉了,沒有了食物,許許多多的人都餓死了??蓱z的人類也只能整天愁眉苦臉,絲毫想不出辦法來。

    這時在東方一座島上,那里住著許多天神。眼看人類的食物越來越少,天神們非常同情人類,于是他們開會決定幫助人類渡過難關(guān)。

    最后會議的結(jié)果是派伏羲氏教導(dǎo)人類畜牧,神農(nóng)氏教導(dǎo)人類耕作。勤勞耐苦的牛和馬,幫助人類耕田及拉車;而羊奶可以給人類飲用補給營養(yǎng);雞每天早晨可以高聲叫醒人類起床工作;豬雖然只會吃和睡,但它的肉可以給人類當(dāng)食物;至于狗,則會忠心的看家。

    稻米在神的世界里,原本是從根部到尾部密密麻麻長在一根稻稈上的,而且成熟的稻子很容易從稻稈上脫落下來?,F(xiàn)在問題來了,稻子要送到人間,途中必須經(jīng)過一片汪洋大海,這么脆弱的稻子要如何運送?由誰送呢?

    后來天神們決定,為防止稻米在運送過程中脫落,帶到人間的稻米一定要沾黏在身上送去。接著再詢問牛、馬、羊、雞、狗、豬這六種動物,有誰愿意去完成這個困難的任務(wù)。

    首先牛無奈的表示:“哞!哞!我是個粗大個兒只會使力氣,不能做好這工作。我想還是由行動輕巧的馬先生來做吧!”

    馬一聽趕緊回答:“我身上的毛滑溜溜的,黏不住一顆稻米,請雞先生吧!”馬指指挺立在身旁的雞。

    這時雞猛搖頭說:“咕咕!咕咕!這不行??!我長這么小帶不了太多稻米?!?br />
    接下來羊和豬也提出拒絕運送的理由。此時,只有狗想起人類快餓死了,狗心軟的說:“汪汪!汪!人類實在太可憐了,就讓我來運送稻米吧!”

    天神們高興的拍拍它并叮嚀說:“這一路上可要十分小心,你身上帶的稻米剩多少,就決定今后人間稻子在稻稈上能結(jié)出多少的谷子??!”

    狗兒將全身弄濕,再到谷堆里打滾,把一顆顆金黃的稻谷黏滿一身,然后這群奇特的隊伍就動身出發(fā)了。茫茫的大海上,滔滔巨浪,把狗兒身上的稻子,一顆顆的沖走了。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稻谷,狗兒奮力把身體拱起,把尾巴高高的豎起來,努力跳過一個又一個的浪頭。

    歷經(jīng)長途跋涉后,終于到達人間,可惜狗兒身上的稻谷多數(shù)都被大浪沖走了,只剩下一點點,黏在那高高豎起的尾巴尖端上。

    從此,稻米在人間廣為種植,人類有香噴噴的米飯可以吃,不用再挨餓了。不過,因為狗兒只送來尾巴頂端的一點點稻谷,以后地面上的稻子便只在稻稈頂端上長谷子了。

    后來,人類為了報答狗兒千辛萬苦的送來稻子,便讓它也一起吃稻米飯。而牛、馬、羊呢?只能吃稻草,雞和豬也只能吃稻谷呢!

    在生活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它的尾巴看起來就像長滿谷粒的稻穗。從故事中我們可看到,稻米的運送過程中是如此的艱辛,就像農(nóng)夫種植稻米時,所花費的智慧和血汗。所以,我們真的應(yīng)該愛惜每一粒米和食物??!

    【心得寫作單】

    (1) 稻米除了當(dāng)主食外,您知道還有那些用途嗎?

    (2) 說看看農(nóng)夫耕種稻子的過程。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2#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52:40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一節(jié)曰喜怒
    【原文】

    曰喜(1)怒(2),曰哀(3)懼(4),

    愛(5)惡(6)欲(7),七情(8)具(9)。

    匏(10)土(11)革(12),木(13)石(14)金(15),

    絲(16)與竹(17),乃八音(18)。

    【讀音練習(xí)】

    曰(yuē) 喜(xǐ) 怒(nù),曰(yuē) 哀(āi) 懼(jù),

    愛(ài) 惡(wù) 欲(yù),七(qī) 情(qíng) 具(jù)。

    匏(páo) 土(tǔ) 革(gé),木(mù) 石(shí) 金(jīn),

    絲(sī) 與(yǔ) 竹(zhú),乃(nǎi) 八(bā) 音(yīn)。

    【字詞義解釋】

    (1)喜:高興、快樂。

    (2)怒:憤怒、生氣。

    (3)哀:悲傷。

    (4)懼:害怕。

    (5)愛:喜歡。

    (6)惡:憎恨、討厭。

    (7)欲:愿望,一種想得到滿足的意念。

    (8)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情緒。

    (9)具:有、備有。

    (10)匏:匏瓜,形狀像葫蘆。指用匏瓜制成的樂器,如笙、竽(音魚)。

    (11)土:黏土。指用黏土燒制的樂器,如熏(音薰)。

    (12)革:皮革。指用皮革制成的樂器,如鼓。

    (13)木:木頭。指用木頭制成的樂器,如柷(音住)。

    (14)石:玉片或石片。指用石玉制成的樂器,如石磬(音慶)。

    (15)金:金屬。指用金屬制成的樂器,如鐘、銅鑼。

    (16)絲:絲弦。指利用絲弦發(fā)聲的樂器,如琵琶、琴、瑟。

    (17)竹:竹管。指利用竹管發(fā)聲的樂器,如簫、笛子。

    (18)音:原為聲音,此指樂器 。

    【譯文參考】

    高興、生氣、悲傷、害怕、喜歡、討厭、及欲望,是每個人天生的七種情緒。中國古代稱用匏瓜、黏土、皮革、木頭、石玉、金屬、絲弦、竹管等八種材料制成的樂器為“八音”。制作的材料不同,所發(fā)出的聲音也各具特色。

    【問題討論】

    (1)一個有智慧、有修養(yǎng)的人懂得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你能夠分辨你的情緒嗎?

    (2)當(dāng)你情緒不好時,你又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3)你有沒有學(xué)習(xí)任何一種樂器的經(jīng)驗?將你的學(xué)習(xí)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故事天地】

    黃帝與音樂

    對古代中國人來說,音樂是聯(lián)系天神的工具。音樂不僅僅是享受和娛樂,也是調(diào)解天地關(guān)系的神圣禮節(jié)。

    中國樂器的發(fā)明時間很早,在《詩經(jīng)》一書中就經(jīng)常提到各種樂器。根據(jù)史書記載,伏羲作瑟,女媧作蕭,伶?zhèn)愖麋?,神農(nóng)作五弦琴。

    黃帝命伶?zhèn)愔谱鳂仿?,訂定十二律(十二個音階)。伶?zhèn)愒谖魃秸业搅舜旨氝m中的竹子,用其中最結(jié)實的竹子削成竹笛。當(dāng)他吹著自己做的笛子時,突然有幾只鳳凰降落在他身邊的樹上,公鳳首先唱了起來,它的第一個音與伶?zhèn)愔竦寻l(fā)出的聲音相同,接著又唱了五個音,伶?zhèn)惡芸斓南鞒瞿馨l(fā)出這五個音的笛子。母凰唱了六個音,伶?zhèn)愙s忙削出這六個音的竹笛。伶?zhèn)惏咽У炎影匆粜蚺藕茫屯瓿闪耸?。為了永久的保存這十二個音,黃帝下令鑄造十二個能準(zhǔn)確呈現(xiàn)笛音的銅鐘,之后,所有樂器的音階都必須與銅鐘相符。

    黃帝除了命伶?zhèn)愖麋娡猓谂c蚩尤的戰(zhàn)爭中,為了提升士氣,也曾制作一個特別的戰(zhàn)鼓,并親自擂鼓來提振軍威。這鼓是用住在東海的名叫“夔(音奎)”的怪獸的皮晾干后作成的,鼓槌則是雷神身體里最大的一根骨頭。當(dāng)黃帝擂起這特別的戰(zhàn)鼓時,聲傳五百里外,天地為之變色。

    此外,黃帝在泰山會合天下鬼神時,曾制作名為《清角》的樂曲,這首曲子氣勢萬鈞,能“驚天地、泣鬼神”,是真正天上的樂曲,凡人是聽不得的。而黃帝在打敗蚩尤之后,為了慶祝勝利,又作了一部《棡鼓曲》,也是氣勢非凡的樂曲。

    【心得寫作單】

    (1)所有的音樂都是好的嗎?是不是也有好壞之分?好的音樂和壞的音樂要如何區(qū)分?它們分別會造成什么影響?

    (2)找一找和音樂有關(guān)的成語,寫下成語的解釋、用法和相關(guān)的故事內(nèi)容。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3#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53:24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二節(jié)高曾祖
    【原文】

    高(1)曾(2)祖(3),父(4)而身,

    身而子(5),子而孫(6),

    自子孫,至玄(7)曾(8),

    乃(9)九族(10),人之倫(11)。

    【讀音練習(xí)】

    高(gāo) 曾(zēng) 祖(zǔ),父(fù) 而(ér) 身(shēn),

    身(shēn) 而(ér) 子(zǐ),子(zǐ) 而(ér) 孫(sūn),

    自(zì) 子(zǐ) 孫(sūn),至(zhì) 玄(xuán) 曾(zēng),

    乃(nǎi) 九(jiǔ) 族(zú),人(rén) 之(zhī) 倫(lún)。

    【字詞義解釋】

    (1)高:高祖,祖父的祖父。

    (2)曾:曾祖,祖父的父親。

    (3)祖:祖父,父親的父親。

    (4)父:父親。

    (5)子:兒子。

    (6)孫:孫子,兒子的兒子。

    (7)玄:玄孫,曾孫的子女。

    (8)曾:曾孫,孫子的兒子。

    (9)乃:是。

    (10)九族:九代的直系親屬,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11)人之倫:人類的倫常。

    【譯文參考】

    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延續(xù)下去。

    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到玄孫,就是古人所說的九族,包含自身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們的直系血親,和自己關(guān)系最為密切。九族代表著人類長幼尊卑的秩序和家族血統(tǒng)承續(xù)的倫常關(guān)系。(至玄曾三字原為至曾玄,為求押韻而對調(diào)。)

    【問題討論】

    (1)你知道家族中有哪些成員嗎?你知道你的祖籍在哪里嗎?你和家族成員間是如何互動?請和大家分享。

    (2)請訪問家族中任何一位長輩,請他們分享他們年輕時的奮斗故事。

    【故事天地】

    飲水思源

    庾信是南北朝人時南朝人。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朝的西魏。在他出使期間,梁朝被西魏滅亡,庾信也被扣留在長安(西魏都城)。這一年庾信42歲。

    雖然北朝封他做大將軍,但是庾信卻很想回去,南朝也幾次向北朝討要庾信,但都沒有成功。在北朝的28年中,庾信常常思念故國和家鄉(xiāng),他在《徵調(diào)曲》中寫道:“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吃果子的時候要想一想結(jié)果的果樹,喝水的時候要想一想流水的源頭。)”

    “飲水思源”比喻不忘本。

    (出自西周?庾信《庾子山集》)

    【心得寫作單】

    看完以上的故事后,請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1)做人為什么要飲水思源?

    (2)你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你對神州大陸的地理、歷史、文化等等了解有多少?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4#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54:48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三節(jié)父子恩
    【原文】

    父子恩(1),夫婦從(2), 

    兄則(3)友,弟則恭(4),

    長(5)幼(6)序(7),友(8)與朋(9), 

    君則敬(10),臣則忠(11),

    此十義(12),人所同。

    【讀音練習(xí)】

    父(fù) 子(zǐ) 恩(ēn),夫(fū) 婦(fù) 從(cóng),

    兄(xiōng) 則(zé) 友(yǒu),弟(dì) 則(zé) 恭(gōng),

    長(zhǎng) 幼(yòu) 序(xù),友(yǒu) 與(yǔ) 朋(péng),

    君(jūn) 則(zé) 敬(jìng),臣(chén) 則(zé) 忠(zhōng),

    此(cǐ) 十(shí) 義(yì),人(rén) 所(suǒ) 同(tóng)?! ?br />
    【字詞義解釋】

    (1)恩:恩情。

    (2)從:跟隨。

    (3)則:應(yīng)該、必須。

    (4)恭:恭敬。

    (5)長:長輩。

    (6)幼:晚輩。

    (7)序:次序。

    (8)友:志趣相投、情誼互通的人。

    (9)朋:志同道合的人。

    (10)敬:敬愛、尊重。

    (11)忠:忠心、忠誠。

    (12)義:義理。

    【譯文參考】

    父子之間要有恩情,父對子要慈愛,子對父要孝順;夫妻之間應(yīng)該互相尊重體諒,和睦相處。至于兄弟姊妹之間,當(dāng)兄姊的應(yīng)該友愛弟妹,做弟妹也應(yīng)該恭敬的對待兄姊。長輩、晚輩之間要有倫理次序,朋友相處也要誠實互信真心的交往。君王對臣子應(yīng)該要尊重,自然地,臣子對君王也會忠心不二。這十條義理,每一個人都要遵守奉行。

    【問題討論】

    (1)你有兄弟姐妹嗎?平常你們?nèi)绾蜗嗵帲空埮e具體例子與大家分享。

    (2)朋友相處,貴在“真”,你如何落實在同儕團體?當(dāng)你對別人真誠以待時,獲得什么回饋?

    (3)以前君主時代,人民要對君王忠心;現(xiàn)在民主政治,國民也應(yīng)忠于國家,你想過如何忠于自己國家嗎?

    【故事天地】

    兄弟情

    漢朝有一個叫趙孝的人,表字常平。他和弟弟趙禮非常友愛。

    有一年,鬧饑荒。一幫賊人占據(jù)了宜秋山。一天,賊人把趙禮搶走了,要把他吃掉。趙孝跑到賊窩,說:“趙禮有病,又瘦小,不好吃。我體胖,愿意代禮被吃掉?!壁w禮不答應(yīng),說:“我被他們所捉獲,死了也是命,你有何罪呢?”兄弟倆相抱大哭。賊人被感動了,就放了他們兄弟。

    這件事后來被皇帝知道了,就下詔書,讓兄弟倆都做了官。

    劉備三請諸葛亮

    三國時代,蜀王劉備為了光復(fù)漢室,四處延攬人才。當(dāng)他聽說諸葛亮精通兵法,智慧過人,便帶領(lǐng)關(guān)羽,張飛前往南陽去請他出山。他們連夜趕到南陽時,諸葛亮正好出遠門了,他們只好掃興而歸。

    不久,劉備聽說諸葛亮回南陽了,心里很高興,便又帶著關(guān)羽和張飛,冒著大雪,直奔南陽,再去請諸葛亮。當(dāng)他們來到諸葛亮門前時,仆人卻告訴他們:“先生昨天又出門了?!睆堬w和關(guān)羽因為兩次都沒有請到諸葛亮而不耐煩,但劉備卻不灰心。

    過了幾天,他們?nèi)櫭]。仆人告訴他們:“主人正在睡覺。”關(guān)羽和張飛要立刻叫醒他,可是劉備不愿意,一直靜靜地在茅廬外等候。此時正逢三九天,飄著鵝毛大雪,寒風(fēng)刺骨,三人凍得受不了,關(guān)羽和張飛早已不能忍耐了,但劉備還是默不作聲地等待著。后來,諸葛亮醒來,聽說劉備三人已在外等候多時,他十分感動,連忙請他們進屋,共同商討國家大事。

    劉備對諸葛亮精辟的見解十分佩服,而諸葛亮因感激劉備的誠意和知遇之恩,欣然同意輔佐劉備成就大業(yè)。甚至劉備死后,接受托孤,繼續(xù)輔佐他的兒子劉禪,最后過度操勞而死,真是應(yīng)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br />
    【心得寫作單】

    (1)如果你是哥哥趙孝,碰到如此危急時,你會如何化解危機?

    (2)兩兄弟都不自私,均能細心的為對方著想。你與兄弟姐妹相處,也能先考慮對方嗎?

    (3)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故事老少皆知,你認為諸葛亮為何會接受劉備的請求?而他對蜀國的忠心不二,你對他的評價如何?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5#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55:30 | 只看該作者
    第十四節(jié)凡訓(xùn)蒙
    【原文】

    凡(1)訓(xùn)(2)蒙(3),須(4)講究(5),

    詳(6)訓(xùn)詁(7),明句讀(8)。

    為學(xué)(9)者(10),必有初(11),

    小學(xué)(12)終(13),至四書(14)。

    【讀音練習(xí)】

    凡(fán) 訓(xùn)(xùn) 蒙(méng),須(xū) 講(jiǎng) 究(jiū),

    詳(xiáng) 訓(xùn)(xùn) 詁(gǔ),名(míng) 句(jù) 讀(dòu)。

    為(wéi) 學(xué)(xué) 者(zhě),必(bì) 有(yǒu) 初(chū),

    小(xiǎo) 學(xué)(xué) 終(zhōng),至(zhì) 四(sì) 書(shū)。

    【字詞義解釋】

    (1)凡:凡是。

    (2)訓(xùn):教導(dǎo)。

    (3)蒙:指初入學(xué)讀書的幼童。

    (4)須:必須。

    (5)講究:講解、探究其中的道理。此指注重教學(xué)方法。

    (6)詳:明白。

    (7)訓(xùn)詁:解釋字義。

    (8)句讀:斷句。古書中沒有標(biāo)點符號,讀書時,文句停頓的地方,句意完整的叫“句”;不完整而稍做停頓的叫“讀”。

    (9)為學(xué):做學(xué)問?!盀椤保鲆?。

    (10)者:此指求學(xué)的人。

    (11)初:開始,引申為基礎(chǔ)的意思。

    (12)小學(xué):基礎(chǔ)之學(xué),指研究字形、字音、字義的學(xué)問。

    (13)終:完成、結(jié)束。

    (14)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南宋時,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xué)》、《中庸》拿出來單獨成書,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

    【譯文參考】

    凡是教導(dǎo)初入學(xué)的幼童,必須特別注重教學(xué)的方法。老師要仔細明白的把每一個字的含意講解清楚,并且教導(dǎo)學(xué)童讀書時斷句的技巧。

    讀書研究學(xué)問的人,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基礎(chǔ),先把有關(guān)字形、字音、字義方面的基礎(chǔ)學(xué)好了,再進一步去研讀四書。

    【問題討論】

    (1)你覺得“句讀之學(xué)”重不重要?這對于你認識中國經(jīng)典會有什么影響?

    (2)你喜歡研究中國字嗎?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哪一部分你認為最困難?

    【故事天地】

    中國的方塊文字是全世界最有趣、最美麗的文字,一字一音節(jié),兼具形、音、義,每一筆、每一畫都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只要了解中國字最初的造字原則,明白它的來龍去脈,即使再難的字,也能過目不忘。

    中國字每個字的字形,往往反映出造字的最早意義,也就是這個字的“本義”,再從本義引申出相關(guān)的意義,叫做“引申義”。我們可以從部首偏旁,也就是一個字的字形去了解一個字的意思和讀音;大多數(shù)的部首都是文字的意符,字義多半相關(guān);同一偏旁的字,字音多半接近。但是,由于文字的含義會隨著時代的推移而轉(zhuǎn)變, 所以必須考究清楚文章中每一句話的意義,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文意。

    我們現(xiàn)在以“日”部首為例來說明?!叭铡钡募坠俏南筇柕男螤?;本義是 “太陽”。以日為部首的字,大都和太陽有關(guān)。例如“旦”這個字,“一”指地上,早晨太陽剛從地平線升起就是“旦”。又如“是”,下面的“正”是不偏不斜往一個方向前進,路線正確的意思;上面的“日”在古人心目中是“正”的依據(jù),所以“是”的本義是“正”、“直”,再引申為“正確”的意思,如“是非”、 “一無是處”、“實事求是”的“是”,都是這個意思。

    除此之外,因為古書上沒有標(biāo)點符號,因此,老師上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指導(dǎo)學(xué)童如何斷句,使他們明白哪幾個字是一句,而哪幾個字是應(yīng)該停頓的。把文章各句的停頓處標(biāo)示出來,才能進行更深入的教學(xué)。

    標(biāo)點符號是文章中的一部分,妥善適當(dāng)?shù)倪\用,可以明確表達文意。一句話因為移動了標(biāo)點符號,意思便會有很大的差別。讓我們來說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出外遠游,因為下雨而借住在朋友家。住了好長一段時間,吝嗇的主人有些不耐煩了,但又不好意思明說,就在紙條上寫著:“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希望客人看了能識趣的趕快離開??腿丝戳?,心里明白主人的想法,但他決定和朋友開個玩笑,就拿了筆墨,在“留客天”下加上逗號,在“不”字下加上問號,于是紙條上的字就成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朋友看了非常生氣,卻也無可奈何。

    【心得寫作單】

    (1)找一些同部首的字,查一查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

    (2)有些文字的組成“零件”相同,但擺放的位置不同,就成了另外一個不同意義的字。請把下列的字換一個寫法,把它們變成另一個意義不同的字。

    1杏→□ 參考答案:呆

    2含→□ 參考答案:吟

    3細→□ 參考答案:累

    4架→□ 參考答案:枷

    5紋→□ 參考答案:紊

    6吧→□ 參考答案:邑

    7忘→□ 參考答案:忙

    8棘→□ 參考答案:棗

    9椎→□ 參考答案:集

    十暉→□ 參考答案:暈

    (3)如果沒有標(biāo)點符號,大家會不會因為溝通不良發(fā)生爭吵?想一想,假如不用標(biāo)點符號,還能用什么方法讓別人了解文句的意思?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6#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56:15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五節(jié)論語者
     【原文】

    論語(1)者(2),二十篇(3),

    群(4)弟子(5),記(6)善(7)言(8)。

    孟子(9)者,七篇止(10),

    講道德(11),說仁義(12)。

    【讀音練習(xí)】

    論(lún) 語(yǔ) 者(zhě),二(èr) 十(shí) 篇(piān),

    群(qún) 弟(dì) 子(zǐ),記(jì) 善(shàn) 言(yán)。

    孟(mèng) 子(zǐ) 者(zhě),七(qī) 篇(piān) 止(zhǐ),

    講(jiǎng) 道(dào) 德(dé),說(shuō) 仁(rén) 義(yì)?!  ?br />
    【字詞義解釋】

    (1) 論語:書名?!墩撜Z》這部書,共分為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們把孔子的格言警句記錄下來而編成的。

    (2) 者:指《論語》這本書。

    (3) 篇:量詞。計算文章或詩作的單位。

    (4) 群:一群。計算群聚的人或物的單位。

    (5) 弟子:學(xué)生。

    (6) 記:記載。

    (7) 善:良好。

    (8) 言:言語。

    (9) 孟子:書名。孟軻著。

    (10)止:只有。

    (11)道德:此詞來源于老子的《道德經(jīng)》。“道”是神的理,是人走回神的路,是宇宙的真實。“德”是人的心念符合“神的旨意”、遵循“道的特性”下的行為,體現(xiàn)在世間就是人的真誠品性與善良的行為。

    (12)仁義:仁愛正義,寬厚正直。

    【譯文參考】

    《論語》這部書,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們記錄下來的孔子的善言。

    《孟子》這本書是孟軻所著,共有七篇。整本書主要是在談道德仁義的道理。

    【問題討論】

    (1)《論語》這本書的特色是什么?你讀過其中的內(nèi)容嗎?請選一則和大家分享。

    (參考答案:此書是儒家重要的代表著作,也是四書之一,思想圍繞在仁義上,是指導(dǎo)為人處事的參考典籍。)

    (2)影響你最深的一句話是什么?是誰說的?(不限古今)給你什么啟發(fā)?

    【故事天地】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孔子和母親相依為命。雖然家境貧寒,但孔子很喜歡讀書,也喜愛學(xué)習(xí)禮制。

    三十歲以后,孔子便開始從事教育英才的工作。由于當(dāng)時的教育并不普及,除了王孫貴族外,一般平民沒有機會和能力接受教育。為此孔子首倡了“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廣收學(xué)生,成為私人講學(xué)的先驅(qū)和代表,也使得人人有受教育的機會。在孔子孜孜不倦的教育下,他的學(xué)生都能勤學(xué)向上,而民族文化也得以傳承并加以發(fā)揚光大。

    孔子看到當(dāng)時社會上有許多不公平的現(xiàn)象,政治上也缺乏道義。為了服務(wù)社會,為百姓謀福利,他決心以仁慈感化人民,用禮儀教導(dǎo)人民。果然,魯國國政大治,社會道德回升,人人路不拾遺,家家夜不閉戶,魯國也因此愈來愈強盛。

    不過,后來魯國的國王魯定公迷戀女色,荒廢國政??鬃邮霓o去官職,帶著學(xué)生周游衛(wèi)國、晉國、宋國、陳國、楚國等國,去推行他的仁政??上康揭惶帲]有受到重用。

    十四年后,孔子又回到了魯國。自此他再也不管政事了,全心投入教育學(xué)生的工作??鬃拥膶W(xué)生大約有三千多人,其中有七十二位成為賢能之士,他們傳播孔子思想,于是后人稱他們?yōu)槿寮摇!墩撜Z》這部書就是孔子的學(xué)生們記載的孔子平時的一些格言警句,內(nèi)容簡潔,含義深遠。

    孔子是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圣先師”。

    【心得寫作單】

    (1)請問孔子一生大約教過多少學(xué)生?成名的共有幾位?他如何教導(dǎo)學(xué)生?

    (2)請問孔子為什么要“有教無類”?

    (3)在你求學(xué)過程中,哪個老師讓你印象最深刻?為什么?請和大家一起分享。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7#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56:55 | 只看該作者
    第十六節(jié)作中庸
    【原文】

    作(1)中庸(2),子思(3)筆(4),

    中不偏(5),庸不易(6)。

    作大學(xué)(7),乃曾子(8),

    自(9)修齊(10),至平治(11)。

    【讀音練習(xí)】

    作(zuò) 中(zhōng) 庸(yōng),子(zǐ) 思(sī) 筆(bǐ) ,

    中(zhōng) 不(bù) 偏(piān),庸(yōng) 不(bú) 易(yì)。

    作(zuò) 大(dà) 學(xué)(xué),乃(nǎi) 曾(zēng) 子(zǐ),

    自(zì) 修(xiū) 齊(qí),至(zhì) 平(píng) 治(zhì)。

    【字詞義解釋】

    (1)作:寫作。

    (2)中庸:《禮記》篇名,相傳是孔子的孫子孔伋(子思)所作。

    (3)子思:孔子的孫子(孔鯉的兒子),名伋,子思是他的字。受業(yè)于曾子門下。后世尊為述圣。

    (4)筆:執(zhí)筆所寫。

    (5)偏:不正。不偏:要居中,走正道。

    (6)易:更動,改變。

    (7)大學(xué):《禮記》中的篇名,相傳是孔子學(xué)生曾參所作。

    (8)曾子:孔子弟子,名參,字子輿,比孔子小46歲,事親至孝,傳孔子之學(xué),后世尊為宗圣。

    (9)自:從。

    (10)修齊:修身、齊家的簡稱。

    (11)平治:治國、平天下的簡稱。本為“治平”,因協(xié)韻而改為“平治”。

    【譯文參考】

    寫作《中庸》的,是子思的手筆。書名的“中”是要人不偏斜、行中道的意思, “庸”是要人保持平常心,才能恒久不變的意思。

    寫作《大學(xué)》這本書的是曾子,書中內(nèi)容敘述了從修身、齊家開始,到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問題討論】

    (1)你認為造成一般人無法行中正之道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提到“自修齊,至平治”,為什么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請舉例說明。

    【故事天地】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一天,孔子在家閑坐的時候,對他的兒子孔鯉感嘆的說:“君子是不可以不學(xué)習(xí)的,與人會面不可以不修飾,不修飾儀容就會顯的不整潔,儀容不整潔就顯的對人不尊重,對人不尊重等于失禮,失禮就不能自立于世。那些站在遠處就顯的光彩照人的,是修飾的有整潔儀容的人;與人接近而讓人心中洞明的,是擁有淵博學(xué)問的人?!?br />
    孔鯉聽完以后,問道:“那么父親的意思是說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飾自己了??墒悄皇墙?jīng)常教導(dǎo)我說君子只要保持本質(zhì)就可以了,不需要講究文采嗎?”

    孔子說:“鯉啊,你還沒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質(zhì)一樣重要,文質(zhì)彬彬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如果一個人過于質(zhì)樸,他就會顯的粗野,流于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講究文采。如果一個人太富于文采,文采多于質(zhì)樸的話,他就會流于虛偽、浮夸?;ㄑ郧烧Z,偽裝和善,這種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質(zhì)樸和文采配合恰當(dāng),這才是個君子啊?!?br />
    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模式和人格典范,是普通人行為的標(biāo)準(zhǔn)和榜樣。但成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對文和質(zhì)的關(guān)系不偏不倚的把握。“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種表現(xiàn),儒家講“過猶不及”,太過于修飾和太質(zhì)樸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與質(zhì)恰當(dāng)?shù)恼{(diào)和,才能達到君子的境界。

    【心得寫作單】

    (1)上一篇故事中,孔子告訴孔鯉何為君子?試簡述之。

    (2)你覺得如何做會靠近中庸之道?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8#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57:38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七節(jié)孝經(jīng)通
    【原文】

    孝經(jīng)(1)通(2),四書熟(3),

    如(4)六經(jīng)(5),始(6)可讀。

    詩書易(7),禮春秋(8),

    號(9)六經(jīng),當(dāng)講求(10)。

    【讀音練習(xí)】

    孝(xiào) 經(jīng)(jīng) 通(tōng),四(sì) 書(shū) 熟(shóu),

    如(rú) 六(liù) 經(jīng)(jīng),始(shǐ) 可(kě) 讀(dú)。

    詩(shī) 書(shū) 易(yì),禮(lǐ) 春(chūn) 秋(qiū),

    號(hào) 六(liù) 經(jīng)(jīng),當(dāng)(dāng) 講(jiǎng) 求(qiú)。

    【字詞義解釋】

    (1)孝經(jīng):書名。記載孔子和曾子有關(guān)孝道的書,并說明圣王以孝道治天下的道理。

    (2)通:通曉明白。

    (3)熟:熟悉。

    (4)如:像。

    (5)六經(jīng):六本經(jīng)書,此處是指《詩》、《書》、《易》、《周禮》、《禮記》、《春秋》這六本經(jīng)書。

    (6)始:才。

    (7)詩書易:分別指《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三本書。

    (8)禮春秋:分別指《禮記》、《春秋》。

    (9)號:稱。

    (10)講求:講究探求。

    【譯文參考】

    把《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四本書讀熟了,《孝經(jīng)》的道理也徹底讀明白了,才可以開始閱讀《詩》、《書》、《易》、《禮記》、《春秋》、《樂》這六本經(jīng)書。

    《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禮記》、《春秋》、《樂》,稱六經(jīng),這是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應(yīng)該好好的研究、探求其中的道理。

    【問題討論】

    (1)“四書”、“六經(jīng)”分別指的是什么?

    (2)承上題,“四書”、“六經(jīng)”是儒家典籍,為什么這么重要?

    (3)承上題,在研讀上為什么會有次第之分?

    【故事天地】

    孝德感召

    這是一篇孝心感召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中。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講“百善孝為先”,王祥的至誠孝心也使他得到了后福,體現(xiàn)出“積善之人,必有余慶”,“善有善報”的傳統(tǒng)理念。

    王祥,晉朝瑯邪臨沂人(今山東臨沂縣),字休征,漢諫議大夫王吉的后人。

    王祥天性純孝。生母早年去世,繼母朱氏,心懷偏私,討厭憎恨王祥,常常以小事為借口鞭打他,又經(jīng)常在他父親面前捏造是非誣陷王祥,因此他的父親逐漸的也不喜歡他了,讓他每天清掃牛房,做各種粗重下賤的工作,王祥絲毫沒有怨色,更加謹慎孝順。

    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帶,湯藥一定要親口嘗,恭敬侍候。繼母想吃新鮮魚,這時天寒下雪,河水冰凍,王祥為母生命,不顧嚴(yán)寒,到河中解下衣服,臥冰求鯉,蒼天不負苦心人,冰塊裂開,跳出一雙鯉魚,他揀起來拿回家。鄉(xiāng)里的人們都驚嘆,認為是孝心所致。從此孝行盛傳于世。

    蜀漢末年,父親已故,遭逢世亂,王祥保護繼母,提攜幼弟王覽,逃難避居廬江,隱居三十年,州郡征召為官,王祥以親老弟幼,辭不應(yīng)命。直到繼母去世,盡禮守喪事。徐州刺史呂虔賞識他的孝德,征召為刺史佐吏,固辭不受。他的弟弟王覽就勸他,并為他準(zhǔn)備車牛,王祥才應(yīng)召赴任。當(dāng)時盜寇橫行,王祥帶領(lǐng)兵士平定,遂使徐州境內(nèi)的老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人們安居樂業(yè)。當(dāng)時人們稱頌道:“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br />
    后來王祥累遷為太保(三公之一),加封睢陵公,享年八十五歲,生有五子,富貴壽考,滿門吉慶。時人都認為孝行感召。

    (資料來源《晉書?列傳第三》)

    【心得寫作單】

    (1)你注意到父母平時對子女有哪些付出嗎?

    (2)孝順父母的方式有很多,請分享你在生活中如何實踐?

    (3)請找一下古今中外有關(guān)孝順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1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58:25 | 只看該作者
    第十八節(jié)有連山
    原文】

    有連山(1),有歸藏(2),

    有周易(3),三易(4)詳(5)。

    有典謨(6),有訓(xùn)誥(7),

    有誓命(8),書(9)之奧(10)。

    【讀音練習(xí)】

    有(yǒu) 連(lián) 山(shān),有(yǒu) 歸(guī) 藏(cáng),

    有(yǒu) 周(zhōu) 易(yì),三(sān) 易(yì) 詳(xiáng)。

    有(yǒu) 典(diǎn) 謨(mó),有(yǒu) 訓(xùn)(xùn) 誥(gào),

    有(yǒu) 誓(shì) 命(mìng),書(shū) 之(zhī) 奧(ào)。

    【字詞義解釋】

    (1)連山:書名。相傳是伏羲氏所作,一說是夏代的筮書。此書以艮卦為首,艮象征山,所以名為《連山》。已失傳。

    (2)歸藏:書名。相傳是黃帝所作,一說是商代的筮書。此書以坤卦為首,坤象征地,地是萬物歸藏的所在,所以稱為《歸藏》。已失傳。

    (3)周易:書名?!耙住笔亲兓囊馑??!吨芤住返钠鹪礊楹訄D、洛書?!妒酚洝份d“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就是說周文王推演伏羲先天八卦為后天八卦,即現(xiàn)在所稱的《周易》??捎脕碚俭?。

    (4)三易:指的是《連山》、《歸藏》及《周易》這三本書。

    (5)詳:詳細完備。

    (6)典謨:《尚書》的篇章模式?!暗洹笔怯涊d帝王事跡的文獻,如《堯典》;“謨”是記述君臣商議的言辭,如《皋陶謨》。

    (7)訓(xùn)誥:《尚書》的篇章模式?!坝?xùn)”是指教誨的言辭,如《伊訓(xùn)》;“誥”是指告誡或慰勉的文書,如《康誥》。

    (8)誓命:《尚書》的篇章模式?!笆摹笔侵感牡难赞o,如《甘誓》;“命”是指君王的詔令,如《顧命》。

    (9)書:指的是《尚書》。

    (10)奧:奧妙精深。

    【譯文參考】

    《連山》、《歸藏》及《周易》,這三本書合稱“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詳細說明宇宙萬事萬物變化的道理,與人如何安身立命的書籍。

    有典、謨,有訓(xùn)、誥,還有誓、命,這六種尚書的篇章模式,就是《尚書》最精華奧妙的道理所在。

    【問題討論】

    (1)你喜歡算命嗎?為什么?

    (2)你相信人各有命嗎?人該如何正確對待“命運”?

    【故事天地】

    秀才的兩個夢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考試前兩天他做了兩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墻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他在下雨的天氣,戴了斗笠外還加打傘。

    這兩個夢也許有些深意,秀才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墻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旅店收拾包袱準(zhǔn)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么就回鄉(xiāng)了?”

    秀才說明原委后,店老板樂了:“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墻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

    秀才一聽,覺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奮的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心得寫作單】

    一念之差往往是天壤地別的,看了這個寓言故事后,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嗎?請你寫下心得感想(150字以內(nèi))。

    參考答案:一個人的想法關(guān)系著自己的未來。積極的人,看到的是百分之一的機會;消極的人卻永遠只看到那未完成的百分之九十九。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一念之差,卻是天壤地別的結(jié)果,因此,我們怎能忽略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念呢
    樓主

    普通會員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3-25 16:41
  • 簽到天數(shù): 6 天

    [LV.2]偶爾看看I

    20#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9-26 09:59:07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九節(jié)我周公
    【原文】

    我周公(1),作周禮(2),

    著(3)六官(4),存(5)治體(6)。

    大小戴(7),注(8)禮記(9),

    述(10)圣言(11),禮樂(12)備(13)。

    【讀音練習(xí)】

    我(wǒ) 周(zhōu) 公(gōng),作(zuò) 周(zhōu) 禮(lǐ),

    著(zhù) 六(liù) 官(guān),存(cún) 治(zhì) 體(tǐ)。

    大(dà) 小(xiǎo) 戴(dài),注(zhù) 禮(lǐ) 記(jì),

    述(shù) 圣(shèng) 言(yán),禮(lǐ) 樂(yuè) 備(bèi)。

    【字詞義解釋】

    (1)周公: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因封地在周(今陜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

    (2)周禮:書名。周公著。記載古代政府各部門的職官制度。故又名周官。

    (3)著:撰寫敘述。

    (4)六官:周朝的六種官制。它們是:(一)天官冡宰,(二)地官司徒,(三)春官宗伯,(四)夏官司馬,(五)秋官司寇,(六)冬官司空。

    (5)存:存有、存在。

    (6)治體:治理國家的體制。

    (7)大小戴:指西漢的學(xué)者戴德與戴圣。二人是叔侄關(guān)系,有“大戴”、“小戴”之稱。

    (8)注:解釋。

    (9)禮記:儒學(xué)經(jīng)典之一。西漢前期《禮記》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傳戴德選編其中八十五篇,稱為《大戴禮記》;戴圣選編其中四十九篇,稱為《小戴禮記》?!洞蟠鞫Y記》后來失傳,《小戴禮記》因鄭玄為之作注,流傳下來,就是現(xiàn)在的《禮記》。其內(nèi)容包羅萬象,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意,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并記述修身做人的準(zhǔn)則。

    (10)述:闡述。

    (11)圣言:圣賢的言論。

    (12)禮樂:各種禮儀與配合典禮的音樂與制度。

    (13)備:完備。

    【譯文參考】

    周公撰寫了《周禮》這本書,記載了周朝的六種官制,保存了治理國家的體制。

    西漢的學(xué)者戴德和戴圣,分別注釋了《禮記》這本書,書中闡述圣賢的言論,以及各種有關(guān)禮樂的典儀制度,相當(dāng)完備。

    【問題討論】

    (1)周公之所以撰寫六官的禮制,無非就是要君臣上下都謹守自己的身分職責(zé),不要做出逾越禮制的行為來。你認為堅守自己的職責(zé)重要嗎?如果班上的同學(xué)或干部沒有做好本分的事,那么這個班級風(fēng)氣會如何?

    (2)你有注意到生活上的各種禮節(jié)嗎?如食衣住行、婚喪喜慶等方面,你覺得有哪些不可忽視的基本禮節(jié)?

    【故事天地】

    曾子易簀

    曾子重病躺在床上,弟子樂正、子春坐在床下,兒子曾元、曾申坐在床腳。坐在角落的童子拿著蠟燭。

    童子無意中發(fā)現(xiàn)曾子身下是一張華美而圓潤,只有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便脫口稱贊,子春忙制止他不要講下去。曾子聽見后,驚懼地說:“啊!” “是的。那是季孫賜給我的。我一直沒換。元,扶我起來換竹席?!?br />
    曾元答道:“您的病很嚴(yán)重,不能挪動您的身體。等天亮一定遵從您的意思換了它?!痹诱f:“你愛我不如童子。君子以德愛人,小人用姑息遷就來愛人。我還有什么可求的? 我能得正道而死,已足夠了?!?br />
    于是,他們趕緊換掉席子。換完席子,曾子尚未安穩(wěn)地躺下就逝去了。這就是“曾子易簀”的故事。

    (《禮記?檀弓上》)

    【心得寫作單】

    (1)曾子為何堅持要換席子?

    (2)你認為做人道德的標(biāo)準(zhǔn)會隨時代變遷而改變嗎?



    上一篇 回目錄 下一篇
    返回文學(xué)沙龍
    123下一頁
    發(fā)新帖 回復(fù)
    使用 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隨論(請注冊中文用戶名)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公司簡介 |  公司動態(tài) |  廣告合作  |  產(chǎn)品服務(wù) |  誠聘英才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聯(lián)系我們  |  幫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