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殤,未敢忘! 來聽總書記講述的這堂“歷史課” 5 a8 E9 a2 E0 V) x+ j% I" s
來源: 新華社
; X* w* G% c# p f: X又是一年“12·13”。每年的這一天,防空警報都會在南京城市上空響起,為哀悼更為警醒。 國之殤,未敢忘!在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聆聽習近平總書記講述的這堂“歷史課”,重溫民族痛史、緬懷同胞先烈,以尊崇之心珍視和平、以民族之力矢志復興。 【“舉行國家公祭就是要讓后代和國際社會了解真相、銘記歷史”】 “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在位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國家公祭廣場,國家公祭鼎上字字血淚,控訴著84年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把苦難記憶鐫刻進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深處。 7年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和一名少先隊員一起,為國家公祭鼎揭幕。 ) U$ D' W" U. T/ z" s
7 S/ w4 b3 N/ `6 r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古之以鼎記事,今之鑄鼎銘史。 這段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沉重的歷史、人類文明長卷中悲痛的畫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強調“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叮囑相關研究人員加強南京大屠殺微觀史的研究。 3年后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8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出席國家公祭儀式。公祭儀式結束后,總書記走進紀念館展廳,參觀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還記得,參觀時總書記先后提出了數十個問題,“總書記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十分熟悉,對史實細節(jié)高度重視”。
( _0 ]2 j2 F4 v! s9 G- S0 f4 F5 `; r* K
2017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一次次緬懷,一句句關切,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向全社會傳遞:“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事實,歷史不會答應,30萬無辜死難者的亡靈不會答應,13億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都不會答應?!?/font> 【“你們要用親身經歷向世人告知歷史真相,教育后代”】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關注中華民族共同的記憶,更關心歷史中的每個個體。 兩赴南京參加公祭儀式,習近平總書記都親切會見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 夏淑琴老人就是其中一位。1937年12月13日,夏淑琴全家祖孫9口人中7人慘遭日軍殺害,時年8歲的她在身中3刀后,因昏死過去幸免于難。 2014年首個國家公祭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攙扶著夏淑琴老人,一同為國家公祭鼎揭幕;并在儀式后鼓勵她和其他幸存者代表、遺屬代表“用親身經歷向世人告知歷史真相,教育后代”。
% J3 l, ]* F+ G1 m! m. K4 R' E; Q' n1 N, k* h
2017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和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親屬代表。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見到了她,握著她的手,祝她健康長壽。 累累罪行不容抵賴,雪中送炭的情意同樣需要銘記于懷。 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中曾這樣贊揚一位國際友人:“中國人民紀念拉貝,是因為他對生命有大愛、對和平有追求?!?/font> 德國人約翰·拉貝曾于1908年至1938年在中國工作30年。1937年11月,南京淪陷前夕,包括約翰·拉貝在內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商議并組成“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設置了25個難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時刻救助了25萬多名中國難民。 不只是約翰·拉貝,還有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約翰·馬吉……從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回憶起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等各種反法西斯力量對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給予的寶貴援助和支持,并表示“他們的感人事跡和崇高品格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心中”。 【“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每一次對歷史的回望,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為了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更好地理解當下、警示未來。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7月7日在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七十七周年儀式上所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4 N6 }0 m/ \/ C4 A$ H9 y" G
6 q( }! _& y0 P2 S2014年7月7日,首都各界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隆重集會,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7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紀念儀式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 攝 中華兒女經歷了戰(zhàn)爭的殘酷,更認識到和平的珍貴。 習近平總書記將和平比作陽光雨露,指出“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wěn)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唯有永遠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激發(fā)自強之志、奮斗之力,勠力同心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才能永遠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wèi)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2014年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是對逝去同胞先烈的告慰,更是新時代中華兒女共同的心聲。 “今天的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堅決倡導者和有力捍衛(wèi)者,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維護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愿同各國人民真誠團結起來,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而攜手努力!” 7 }9 W# U& q; W/ |. E$ W( d. `
% f7 g. m* o7 D" i
這是2017年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xiàn)場。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國家公祭廣場上,和平大鐘鐘聲久久回蕩,一如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宣示,穿越時空,啟迪后人。 主筆:高蕾、邱冰清 統(tǒng)籌:楊維漢、王絢 編輯:郝曉靜、包昱涵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7 M8 R, ]/ C9 [1 d# f7 {) A- U
5 i1 y2 d% C# o d4 a) r5 F/ d0 ]: N; }2 K# i
|